秦东魁
中国走过的道路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全民工程”。既要想方设法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又要注重荒漠化治理技术创新应用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信祝贺,传递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追求,更向世界展示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决心和理念。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防治荒漠化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山西右玉县十几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绿化蓝图绘到底,将这个曾是风沙肆虐、不宜人居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塞上绿洲”。河北塞罕坝一代代务林人薪火相传,55年矢志不移,在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可以说,防治荒漠化,中国不仅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效。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科技机构、企业、公众等不同层次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荒漠化的治理不仅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合作和改变,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力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治在后,防在先。如果都认为环保和自己没关系,自然资源可以无尽索取,心灵的“荒漠化”就会导致现实中的荒漠化。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关爱地球母亲,以感恩和敬畏的心去面对自然,才能真正把环保意识落实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丢掉“环保与我无关”的冷漠思想,积极加入绿色生活大军,减少资源的浪费,就能为荒漠化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渴望一个鸟语花香、五彩绚烂的家园,可自然的荒漠化正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苍白荒芜。其实,荒漠化影响所及,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环保与我有关”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之后,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大家都能参与到环保中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环保变得时尚。比如,在购物时,用时尚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在餐馆用餐,积极加入“光盘族”;在日常生活中,穿上带有现代风格的环保文化衫,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传递绿色理念。这些行为方式既时尚又环保,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为环保贡献力量,愉快地为“荒漠化”防治作贡献。
同时,防治荒漠化还可以采取更为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治理艺术。比如运用卫星数据来观测荒漠气候状态,实时监控荒漠化程度,做到统筹布局;建立各地网络环保留言箱,组建专业环保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行建议进行摘选和应用。荒漠化治理的科技化程度,很大程度直接决定治理的效果,而且具有科技含量的防治荒漠化方案,也更能引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中国走过的道路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全民工程”。既要想方设法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发动科技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又要注重荒漠化治理技术创新应用,将系统思维纳入荒漠化治理领域,从区域产业发展和治沙协同角度探索区域性治沙模式,把尖端科技与优化治理结合起来,形成防治荒漠化的合力。
“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坚定信心,面向未来,制定广泛合作、目标明确的公约新战略框架,共同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让荒漠造福人类”。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效,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有形的生态建设成果,更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作者为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