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记者王晶)近年来,除了政治冲突及世界闻名的水资源处理技术,位于欧亚非交会的以色列,因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支点,逐渐进入学者公众视野。
《以色列蓝皮书》在京发布
今天,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7)(下称蓝皮书)。
在谈及以色列作为16个中东国家之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创始人魏凯丽告诉记者说,“地处东西方最前沿的以色列在安全、水资源及农业领域等方面,其在克服自身面临困境的同时,也塑造了‘创新型’国家的形象,这也它是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所在。”
创新指数居全球高位 “一带一路”为其就业等带来巨大上升空间
记者注意到,以色列西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地中海和红海亚喀巴湾,不管是“一带”还是“一路”,均为关键节点。
虽面积狭小,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却长期保持在4%以上,人均研发水平、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等都名列世界第一,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列世界第三,创新指数高居全球第2位。
而中国也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过去两年,中国对以色列的投资力度较大,比如中国公司在以色列完成了超过50亿美元的各项并购。比如收购以色列最大的乳品企业等。” 魏凯丽介绍说。
据可量化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在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投资指数排名第22位,投资风险运营排名第20位,低于沿线“一带一路”国家平均水平。
对以色列来说,市场一直是掣肘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狭小的国土面积与紧张的周边关系导致其市场规模和需求,不可能在短时间有明显改观,所以对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有着高度的依赖。
因此,蓝皮书认为,与中国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代表着以色列的产品和技术有可能与广阔的中国市场对接,给其国内商业发展和就业带来巨大上升空间。
目前,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以色列没有把握好作为中国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机会,将错失产业升级及多样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