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槎· 读懂医疗的局限性,对疗效抱以合理的期待,也能帮助普通人对号称“万能”的伪科学骗术加以分辨
文/丹萌
“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医学局限与无奈的书。”这是《医学不能承受之重》一书的宣传语。
我们身处一个了不起的时代,表面看起来,“治愈”变得越来越容易,“死亡”似乎越来越遥远:疫苗,让许多高致病率、致死率的疾病与普通人直接绝缘;基因靶向治疗,实现了对肿瘤的“精准”攻击;整形技术的高超让“变脸”越来越无痕;甚至有学者说,呼吸机的发明,已经让人类的死亡成为了选择,而非自然的过程……
但人终究还是会死的,医疗不是万能的——这个看起来人人都懂的道理,在疾病和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却显得微茫又渺小。
2013年,一场“温岭杀医案”让众多国人唏嘘感叹。行凶者曾于2012年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患者本人在术后时常感到鼻子通气不畅,多次到医务部投诉,之后还到其他医院就诊或申请会诊,会诊结果都是:手术成功。
但他还是拿刀砍向了医生,一死两伤,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鼻子不通”,进而觉得,这些医生都狼狈为奸,串通一气来骗他。
如果这名患者当时能够明白,手术成功不等于能让人恢复百分之百的“正常”,这场悲剧,是不是有可能避免?
我在《医学不能承受之重》一书里看到这样一种期望:它教授读者以医学知识,用最简单、淳朴的语言进行“科普”,但更重要的,是想让读者读懂医疗的局限性,对疗效抱以合理的期待。一方面,这可以减少患者疗程完成后的落差感,缓解紧张的医疗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普通人对号称“万能”的伪科学骗术加以分辨。
书中讲述了21个故事,其中包括很多种难以发现或无法治愈的疾病。
比如“羊水栓塞”,这种病被产科医生称为“恶魔的抽签”,在分娩前无法预判是否会发生,而在分娩过程中,要么抽不中,抽中这张签就是凶多吉少。
2012年曾震惊全国的“哈医大血案”中犯罪嫌疑人所患的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一例。这种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年龄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而痛苦的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