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报道(洪伟):9月2日,成都锦城绿道首期工程在成都玉石湿地开工建设,作为天府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锦城绿道的开工标志着覆盖成都全域、总程逾一万六千公里的天府绿道建设全面正式启动。
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规划图(洪伟 摄)
作为近年来成都市最大规模的绿道规划方案,“天府绿道”以“一轴二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绿道为主线,生态为本底,田园为基调,文化为特色的一张“成都绿道网”将分阶段建设完成。届时,绿满蓉城、水润天府的胜景再现,宛如在成都平原上徐徐掀开了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传世名作《蜀川胜概图》。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当天的启动仪式现场亲手植下了红叶李树。范锐平指出,天府绿道的建设应更人性化、宜居性,考虑到老人、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时绿道植物应兼具观赏和经济性,让老百姓在享受生态之美的同时,也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在当天的天府绿道媒体说明会上,天府绿道设计团队专家表示,城区级绿道是在城市各组团内部成网,与区域级绿道衔接,与城市慢行系统相结合,把丰富的天府文化和城市生态肌理有机相融,体现“绿满蓉城”的宜居品质,为成都筑巢引凤提供最强有力的人居环境支撑。这在成都2300年的历史长河中达到了鼎盛时期,在目前横向城域级别规模和里程都算是名列前茅的,可以说天府绿道不可复制,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成都绕城生态区天府绿道俯瞰图(本网资料图)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院的专家在说明会上介绍,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核心部分,这里有大量的水系、湿地、湖泊、林盘等,但目前的城市景观设计建设中,这些点位还处在分散状态,锦城绿道建设不是简单的“带”的概念,更像是“廊”或“环区”,可以将生态、田园、文化串联,打通城市生态大动脉。锦城绿道其实是一个城市慢行系统,该系统人车分离的设计,让骑行和步行的市民互不干扰。
同时,绿道将串联主要景点与重要设施,途径水网、浅丘和林地,其无缝连接式的设计将给市民带来流畅的观赏体验。天府绿道建设还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撑,融入了智慧城市建设。比如,人们进入一个区域,不仅可享受山水田园般的绿意,连这个区域内有什么公开的活动、参与人数、停车位等都能随时呈现,哪些活动可以参与,哪些设施可以预约使用,非常便捷就能获取信息,多种可视化场景的供人们选择。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天府绿道建设创新了天府农耕文化,让农田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大地景观;弘扬了蜀水文化,让水润天府的盛景重现于世;体现了“增花添彩”的理念,让“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的魅力重现。尤其以林盘院落为“点”,以绿道为“线”,以特色园区为“面”来打造的“锦城绿道”,将形成开放式、多功能的环城生态公园,用新环境打造新生活,让成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成都成为创建“美丽中国”的典范。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绿道”的概念,同时也率先开创了绿道的建设。
如今,成都启动大规模绿道建设,将在新形势下,为绿道的存在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厚重的意义。天府绿道的建设,亦将实现成都市民在绿道上移步换景,望山、见水、观田、游林、赏花,正所谓“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成都在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启动“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以市民为中心”的天府绿道建设,顺应时代、福泽民生,不愧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