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祥村村民韩祥子分类倾倒垃圾
央广网宣城9月3日消息(记者徐鹏)一提起垃圾中转站,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然而,在宣城市广德县东亭乡垃圾中转站内,却闻不到一丝异味。央广网记者了解到,在农村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中,广德县在安徽省率先开展农村源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使垃圾“变废为宝”。
9月2日上午,央广网记者来到东亭乡垃圾中转站。整个中转站的面积并不大,没有恶臭,更没有污水,只有几名环卫工正将几桶垃圾倒入机器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不久后一袋袋有机肥料便可转化完成。
“我们这里每天可以处理一吨的生活垃圾,转化成200到300公斤的有机肥料。 ”东亭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史贤伟向央广网记者介绍道,他们为每家每户均配发了统一采购的分类垃圾桶,并安排保洁员进行每日收集。
史贤伟说,包括餐厨垃圾、菜叶、剩饭剩汤等生活垃圾,在村民分类放置好后,到了中转站后会进行二次分类,“这些有机垃圾进入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即可转化为无公害的有机肥料。”
中转站内的环卫工正在处理垃圾
央广网记者了解到,东亭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约六七吨,通过农户和中转站两级分拣,一部分有机垃圾经过处理变成了肥料,另一部分可回收的废品被商贩收购,剩下约有30%的垃圾进入县垃圾处理场。中转站会把有机肥免费发放给苗木种植大户和当地农户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以前垃圾都是混着放在一,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东亭乡颂祥村村民韩祥子是种苗大户,家里有30亩苗木。韩祥子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400块钱来算,一年光花费的前就高达1万多元。”据他推测,施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后,每年可以节约不少化肥。
据悉,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宣城市广德县年投入3100余万元的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有效治理了农村垃圾污染,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下一步,宣城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设垃圾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