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楠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大连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军民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力促军民融合又为大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连经济发展。目前,大连又树立起全新的目标——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以“融”强军力:统筹各方资源为军工产业赋能
数据显示,美国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生产军用品的企业同时也在生产民用品。所以,军民融合无论民参军还是军转民,都起到了倍增作用。
经过多年工业积累,大连已形成造船、汽车、电子等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有适合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优良基础。除了传统的产业优势,大连还在不断积蓄创新势能,为军民融合打下创新印记。设立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平台,鼓励海外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目前有1800多家。
任何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军民融合也不例外。大连是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较密集的城市,拥有多位院士和众多各级领军人才。
正是在优质工业基础和充足人才资源的支撑下,大连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诞生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提升军力作出可观贡献。目前,大连数控机床、轴承、制冷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载重吨,与上海并列第一;海洋工程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军工产品涵盖陆海空火和战略支援军,一批军工关键技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部分材料和产品填补我国军事工业空白。
军民融合的目的,不止在于强兵,同时在于富民。
如何让军民融合形成协同优势,大连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在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方面,形成了“研究所+”、“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等模式,不仅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型号的研制,而且提升了基础研究能力,对于其他先进制造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溢出效应。
伴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大连也形成了一批技术“智库”。大连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
军民融合不止于技术溢出,还向市场释放了一大批优质需求,为大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需求侧动力。截至目前,大连市具有军工保密资质的单位近百家,已初步形成规模。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