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9月2日消息(记者 梁晓蕾)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指数发展的风向标,也因此分析一个地区的码头国际航运发展也是洞察该区域全球竞争力的好视角。值得骄傲的是,“厦门会晤”举办地坐拥的厦门港,其集装箱吞吐量福建排名第一,并在全球排行中以每年一到两名的前进速度,向着千万级国际大港迈进。
在“厦门会晤”启幕前,我台记者采访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厦门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海润码头维修班长王晓华,以其一线工作19年的朴实视角,为我们测绘出一条厦门航运乘风破浪的技术新航道。
以下是采访实录:
Q:您从事码头工作19载,是从什么时候感受到厦门码头的发展的呢?
A:这个不是爆发式增长的感觉,是逐步、稳步的提升的。从去年开始,我们这边每周都有十艘船身300米以上的国际航线大船靠岸装卸,也就是每天都有至少一艘停靠,多的时候两艘。按照作业量的话,我们目前有八台桥吊、二十二台条龙门吊,一个月能够达到十万吨以上。能够感受到厦门的国际贸易量在增长,从去年前年开始每年都有20%左右的稳步增长。今年我们厦门港的目标是要达到千万级的强港。
Q:中国腹地大、海岸线长,其实天然良港很多。所以竞争过程中,除了区位优势,很重要的就是要依靠我们的软性服务。在您看来厦门港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独特的优点?
A:我们海润码头的定位是“高准班率”高效的码头,所有的航线都需要高效完成装卸。去年我们做了一条马士基的船,破了马士基全球装卸记录,我们一小时起码完成了360标箱的装卸。这有赖于我们流程的完善,我们在技术上给予了保障。从我们技术角度来说的话,就是我们有些技术走在行业的前面。比如,船舶岸电、远程超控、全自动化码头等等,这些都是做在其他码头的前列。
Q:是的,我听说我们的码头还在着力打造“绿色码头”,请您跟我们讲讲作业中绿色环保这块的做法。
A:我们今年有很多项目都是朝着“绿色码头”方向改进的。我们已经完成了油改电、电磁转场、船舶岸电、AFE能量回馈,这些都能既能提升效率,又能绿色环保。比如,船舶岸电,大型船舶靠岸原来是按照自身发动机烧重油发电,这样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现在通过我们技术改造,变成从岸边去电、给船供电,这样没有碳排放、没有污染。这个技术我们是目前福建省第一个启动的码头。除此,今年我们还有桥吊的操控是远控的:操作员不用站在设备上操作,在办公室看着电脑远程操控,可一人操作多台。以前我们的工作被高空、震动、噪音等折磨,对司机的身心健康不利。现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司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司机的职业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