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是发现缸瓦窑第一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辽瓷研究专家佟柱臣介绍说,金毓黻被誉为“辽瓷之父”,他还是发现赤峰缸瓦窑的第一人。“缸瓦窑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向来没有被人注意过。1935年金毓黻先生和杜一谔先生调查该地小城子辽代城址的时候,首先发现了这里的窑址。但是当时并没有向学界提出,所以外界始终也不知道。”
金毓黻在《静晤室日记》中也记下了这段史实:“杜蕴生言,赤峰西八九十里猴头沟之西,村名五家及白音波罗者有二古墓,当属辽、金时代,未经人发……又言猴头沟附近白乌台吐川有古代缸瓦窑、煤窑遗迹,土人掘地尝得瓷陶缸瓦诸器,煤窑内有洞甚长,以木支之。”他又考证出,缸瓦窑非官窑。“《承德府志》谓中京附近辽代之官窑甚多,其不得泥于一处更明矣,然其地必为古代官窑无疑。”
李文信给辽瓷下定义
李文信,辽宁瓦房店人,早年毕业于奉天美术专科学校,历任东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东北文物工作队队长,吉林大学教授,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是东北地区考古与文博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辽瓷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据李文信的儿子李仲元介绍,李文信曾随金毓黻先生考察过缸瓦窑,从那时起,李文信进入辽瓷研究领域。他对当时出土的近千件辽瓷分门别类研究,辽瓷受到世人的关注,这引起日本人的注意,1944年11月,时任旅顺博物馆馆长的岛田贞彦发表了《鸡冠壶》一文。
在大量发掘研究基础上,1958年,李文信发表了《辽瓷简述》一文,李文信第一次给辽瓷下定义:“所谓辽陶瓷,系指辽土烧造和辽人使用的输入陶瓷器而言,包括硬质日用瓷器和单色或三色釉陶器,素陶器不录;在时间概念上是以契丹建国开始至灭亡为止的,即由907年(唐天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至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的200多年间为限,而辽建国以前和西辽时期,因无资料,皆不讨论。在地理分布上,则以东北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出土物为主。本土烧造的瓷器应为辽瓷正品,而中原传入的瓷器虽也是辽人日常用物,但它不具备辽瓷特色而为中原各窑所烧造,故只能算作辽土使用的瓷器而不能用它们来代表辽代陶瓷技术文化。”
佟柱臣说,这是中国学者给辽瓷下的第一个定义,在辽瓷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在《辽瓷简述》一文中,李文信还将辽瓷中最具特色的鸡冠壶进行了定义。1962年,李文信与朱子方合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辽宁省博物馆藏辽瓷选集》,这是国内外第一部辽瓷作品选集,在辽瓷研究领域颇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直到今天,辽瓷研究中的许多成果都是李文信当年确立的,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仍为陶瓷界所沿用。
□本报记者/吴 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