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国家某部委宣传部门任职的何女士,进入被提拔的考察人员名单,她也开始填报各种表格——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房产数量、持有股票……“必须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真有可能因为信息不够准确,提拔被搁置。”何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们部里对于干部的提拔,个人信息填报越来越重视,一个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在前几年的选拔中,也确实出现个别人因信息填写差错耽误提拔的先例。
档案造假、篡改履历只是公务员非诚信行为的表现之一,违法违规、失信违约等行为目前在公务员系统也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探索公务员诚信体系的建设,以规范公务员以及政府部门的行为。
公务员档案造假受严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干部提拔审查程序日益严格,公务员档案和个人信息造假泛滥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遏制。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和省市也开始探索建立公务员诚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专家看来,国家之所以加大对公务员的诚信制度建设和诚信要求,根源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公务员非诚信行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篡改档案、履历造假。
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人事部门等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人事档案问题开展了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与管理人员档案均被纳入审核范围,一些档案造假事件频频被揭露,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在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中,被巡视的20个省区市中有15个存在干部档案造假问题。2016年年初,中组部发出通报,在2015年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中,共有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了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
从相关部门查处情况来看,档案造假内容主要包括年龄、学历、经历,这也是造假的“重灾区”。
公务员造假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有着法律不够完善、处罚不够严厉等原因。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监管不严、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等因素存在,少数人为了谋求私利,仍不惜铤而走险。
“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档案造假并非小事。这是诚信问题,领导干部没有诚信,公众如何相信你!”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
完善制度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