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是一部很平静的片子,静到电影院鸦雀无声;《二十二》又是一部很亲切的片子,片中的老人,就像邻家奶奶一样真实而慈祥;当然,《二十二》也是一部沉重的片子,“慰安妇”的题材,22位幸存“慰安妇”的记录,让人看了心痛。
《二十二》同曾经的《三十二》一样,以电影开拍时活着的“慰安妇”幸存者的数量命名。这是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幸存的中国“慰安妇”的长篇纪录片,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该片以2014年拍摄时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
这部无解说、无历史画面,仅有片尾音乐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8.9分。上映至今,影片从只有1%的排片量,到观众自发当“精神股东”,再到如今突破1.5亿元的票房,让人惊讶之余又倍感欣喜。
相对于郭柯执导的上一部同题材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更加隐忍,更加含蓄。如果说《三十二》是回忆与讲述,《二十二》就是交谈与记录。
《三十二》给人更多直击心灵的震撼与无奈,主人公韦绍兰老人痛苦的过去与困苦的现在被挖开,她痛,我们也痛;而《二十二》不局限于“受害者”的身份,以平等视角去记录她们的日常生活,记录那段经历对她们的影响,情感挖掘也是点到为止,不得不说这样与当事人相处的方式更加人性化。
这种陪伴式的记录与讲述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在很多人看来,“慰安妇”的生活应该是“血淋淋”、充满了痛感的,以为她们会恨、会怨,以为家国仇恨、个人感伤都会在她们身上得到最集中的反映。然而,片中的老人,在经历了那段痛苦之后,大多继续着各自的生活——每天柴米油盐,生儿育女,从少女到少妇,到逐渐老去,抛弃伤痛。
其中一位老人甚至在看到日本军官如今的模样时,笑着说,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这么长了,背也驼了……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历经苦难,走过大半生后的豁达让人敬佩。而这也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历史——不光有伤痛,还有平淡与幸福。
庆幸的是,她们中大部分人是幸福的,哪怕3个月只有90块钱的低保,她们依旧会照顾流浪猫、小酌两口、洗衣做饭……平淡的生活里依旧充满小幸福,这也是历史的温度。
她们已经老去,而我们却来得太慢;她们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这部纪录片又是那么的及时。并且,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部人性化的纪录片,因为有人性,才让更多的人愿意去揭开那段历史的伤疤;因为有人性,才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尊重。
这也许是她们最后的影像资料,感谢《二十二》,让“慰安妇”重回我们的视野,让历史得以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