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吉林化纤粘胶长丝加工生产线。 (资料图片)
作为一家以化学纤维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老牌国企,吉林化纤集团股份公司头顶诸多桂冠。它是全球最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基地、最优质的人造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和国家差别化腈纶研发生产基地。其产品风行国内20多个省区市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去年行业产品价格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集团吉林本埠实现利润1.5亿元,员工收入增长10.75%;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9.89亿元,同比增长55.7%,预计全年将迈上百亿元台阶。
回顾吉林化纤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顺利”并不是唯一的主题词。在最困难的时候,它甚至曾经连续亏损45个月。
是什么让它涅槃重生?
“坚持‘要素和创新双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行业领跑和产业带动双发力’,紧紧围绕‘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供给能力。”吉林化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到一线去感受需求
说起如何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各家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秘籍”。吉林化纤的“秘籍”是,改变销售人员到客户处推销产品的模式,转而让生产者定期出入一线,直面客户听取并感受需求。通过这一改变,产品研发推广的依据不再是冰冷的调研数据,而是每位生产者、产品设计者的亲身经历,这样“活生生”的需求自然更符合客户喜好。
“需求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经过一系列改革,从‘一把手’到车间班组长,集团上下每个人都是客户经理,都可以和需求全天候无缝对接。”吉林化纤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生产处处长王冬梅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已经将定期走访客户的工作流程细化为基层、中层、高层3个层次,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从不同视角观察市场,而后共同探讨提高供给质量的途径,科学调整生产工艺,不断完善产品性能,进而有效提高供给水平。统计显示,凭借这套反向操作思路,集团上半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7.9%。
“大丝饼”的推出就是吉林化纤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调研过程中,吉林化纤工作人员发现,下游纺织用户最讨厌丝饼断线,因为接头越多生产效率越低,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把缠丝的丝筒做得粗一些,丝线长度势必增加,纺织时就可以少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