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说“大同蓝”这个词语,难免惊诧。昔日“中国煤都”的印象,几乎成了与蓝天无缘的思维定势。一行走访,下煤矿,进工厂,到农村,游古城,访新区,所见蓝天白云朵朵,所遇青山绿草茵茵,清风拂面,空气爽心,果然换了人间。
似乎大同人已然觅得神奇的造物调色板,鬼斧神工将天空抹得蔚蓝,把青山染得苍翠,进而在辞书里编纂个“大同蓝”词条,以供我们阅读。
其实蓝天只是现象而已。从现象追寻动因,“大同蓝”的答案应当在大同人脚下,那古老而富蕴煤层的大地。
亘古至今的不懈采煤,使得北国煤都名声远播,四海皆知。中国大同奉献的煤炭,给人类世界带来动力与温暖。
然而,采煤的钎镐无意间化作给天空涂抹暗色的画笔。尘雾蒸蒸,烟气缭绕,混沌着城市天际线,减去了日月光辉。
这正是大地与天空的关联。今日会有“大同蓝”,恰是“蓝天源于大地”。这“大地”无疑是城市经济转型的坚实基础。
如今的大同,以关停高耗低能厂矿、治理环境污染企业为前提,逐渐完成能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请看塔山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从作业面采煤到主扇风机监测,从胶带运输机到原煤装车出矿……全景实时监控,细节尽收眼底。高科技时代的安全生产文明作业,已经走进世界前列。昔日的“煤黑子”不复存在。
拥有千万吨级矿井集群的大唐同煤集团,摆脱单纯煤炭生产格局,以“依托煤、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为发展布局,以“高科技、高效益、高品位”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电力、煤化工、机械制造、金融资本、物流贸易等八大产业多元化发展,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只要原煤出井便被“吃干榨尽”,从粗放原料转为多种精细产品,剩余煤矸石堆积成山,也被绿化为花果山。
“蓝天源于大地”——就这样,绿色循环经济在矿井奏响序曲,这序曲升腾而起,唱响蓝天白云。
花果山无疑是景致。然而常年采煤形成的“采空沉陷区”却是难题,这种地貌昔日既不能种植也不能盖楼宇,沦为荒凉废弃的“地表斑秃”,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有难题必有对策。大同人充分利用沉陷地带,建起十万千瓦光伏示范基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发电”。
行走在昔日采煤沉陷区,山岗处处架起光伏板件,好似给大地披上铠甲。这片片“铠甲”,上部光伏发电,下面农业种植,一地多用,能源清洁,环境增益,农民增收。我们仰望蓝天白云,脚踏“变废为宝”的绿地,再次体会“蓝天源于大地”的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