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海村村民万长春家,通电后能全天候收看电视节目。女主人说今后买个电烤箱,就不用烧柴火煎鱼了。
本报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粟慧琼 李传琪 文/图
桂林市临桂区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了!城区里竟然还有“无电村”?8月24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从临桂城区驱车两个半小时到达黄沙瑶族乡,再颠簸两个半小时到达宇海村委。宇海村委距县城约120公里,地处广西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下辖宇海、大村、下槽、罗江4个自然村,72户瑶族村民散居在3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只有一条简易机耕路通向大山之外。
人称“临桂小西藏”的宇海村委平均海拔约1300米,群山连绵云遮雾绕,一路上林海、云海、雾海和斜阳次第呈现,令人心旷神怡。因为此前不通高压电,村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现在好了,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买个冰柜,出笋子的季节冰上一冰,吃上一年。还可以买个烤箱烤鱼仔。”7月27日,正式通高压电这天,宇海自然村一位村民边说边剥着刚刚挖回来的甜竹笋。
瑶山地少,蔬菜不易种植,漫山遍野的竹笋,就成了山里人餐桌上的美味。以前,没有冰箱保鲜,只能晒成笋干保存,风味自然是不一样的。黄沙乡的鱼仔干,也是山中美味,在乡里的集市上每公斤可卖到四五百元。
7月27日之前,宇海也并非完全不通电,村民用的是“微水电”——每年3月到8月是山里的雨季,山上的水池蓄水一天,到了晚上8时前后,放水下来能带动微型发电机正常工作一到两个小时,可以照明、看看电视。
“村民们家家都有个小的水轮发电机,大家最讨厌起风和下大雨的时候,水流被树叶挡住形成了“堰塞”,发电机就转不起来了,或者水突然冲下来发电机突然发力,虽然有稳压器,但还是经常烧坏灯泡和电视机。”宇海村委会副主任何顺亮道出了用“微水电”12年来的苦恼。
水大了烦恼,水小了没电。
“不下雨的时候蓄一天两天也不一定满,除了生活必要的用水,就没有多余的水能带动发电机,只能靠煤油灯照明。”陪记者进山的乡干部苏庆胜说,“在冬天,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水发电,村里有谁出山赶集都是大事,要负责帮村民们买回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