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刘江伟 刘坤 张云
可能就在此刻,“达芬奇”机器人正在为某个病人做手术,美国的海洋一号机器人正在深海探索,日本的阿西莫机器人也开始“调皮”地模仿人类直立行走、单脚跳和踢皮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27日闭幕,但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机器人与人类相伴的各种故事仍在继续,其产业爆发式的增长也让人惊诧。在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多地与机器人相处,但人类做好准备了吗?
1 世界准备迎接机器人
“‘万亿美元的市场’,这在机器人领域,原本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短短几年间,机器人行业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让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感慨不已。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年平均增速接近17%,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而到2021年,“仅全球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亿美元。”美中互利医疗公司首席运营官刘雨说。
全球的有识之士都在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当前,全球正经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伯旭说,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只有把握机遇,让机器人更快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才能助推智能社会早日到来。
世界各国也争相在这一领域布局。英国将投入47亿英镑用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研发;美国推出了“国家机器人战略计划”,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欧盟发布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火花”,其“地平线2020计划”中也包含数个相关项目。
人们也期待分享和交流,“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张明军谈道,“在机器人领域,多国家、多学科的合作是必然趋势。”他进一步呼吁,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才能最终在创新合作中获益。
2 中国是表现最突出的选手
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了50亿美元,近五年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会场内时常都能听到国内外与会专家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惊叹。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世界机器人大会。近几年,各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中国正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选手’之一。”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Heikki Koivo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竖起了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