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蒙古族历史悠久辉煌、文化独特厚重,讲述蒙古崛兴的《蒙古秘史》、英雄史诗《江格尔》、嘎达梅林的传奇、无数动人心弦的蒙古民歌,早已为广大汉族同胞所了解。
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在与汉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蒙古族也逐渐接触到许多汉语文学作品,并对其欣赏有加,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曾使一些蒙古贵族与学者如痴如醉。
在《红楼梦》的诸多版本中,有一种叫“蒙古王府本”。据记载,清末阿拉善旗亲王塔旺布里甲拉偶然在琉璃厂购得此书,他将此书传给其子达理札雅,后来,达理札雅的夫人于1960年将此书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认为这一版本在红学史上有独特的重要价值,它的发现“事实上将当时已然陷于停滞的真正红楼梦学术研究工作重新推动了起来”。
对于不通汉语或汉语不佳的蒙古人而言,他们如何欣赏《红楼梦》呢?这就必须依靠翻译家手上的那支笔了。清代道光年间,一位叫哈斯宝的蒙古人将《红楼梦》译成了蒙古文。由于《红楼梦》篇幅太长,他将一百二十回节译成四十回。关于哈斯宝的经历,我们知道的很少,他的名字在汉语中的意思是“玉的护身符”,据说是因为他倾慕贾宝玉而取的一个名字。不必说,哈斯宝的汉文修养与蒙古文修养都很高,据说哈斯宝还能写汉诗,他所到之处,总爱品味亭台楼阁上题写的楹联。
哈斯宝主要将《红楼梦》中讲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部分译成了蒙古文,此外每一回之后还有“回批”,分析写作的手法、解剖人物的性格、抒发读后的感受等。长久以来,汉族学者由于大多不通蒙古文,对哈斯宝的回批知之甚少,更不必说仔细研究了。1979年,复原过《蒙古秘史》的历史学家亦邻真先生将哈斯宝的《红楼梦》回批译成了汉语,由此汉族学者得以了解到从另一个视角打量《红楼梦》是怎样的。
在哈斯宝之后,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尹湛纳希也将《红楼梦》译成蒙古文,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小说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可以说,一本《红楼梦》见证了蒙汉两族文化交流互通的精彩历史。(陈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