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整整10年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的巨变,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经济结构最基本的方面是资本跟劳动力相对稀缺程度的比例,这个已经发生了剧变。10年前,中国相对而言还是劳动力比较充足、资本相对短缺的经济体。2007年是个拐点,消费占GDP比重是过去30年来最低的,2007年后开始出现上行的变化。基本上同一时间段,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开始上升,工资收入在整个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上升。
为什么消费比重在上升?为什么劳动收入占GDP之比在上升?究其原因,那就是劳动力和资本相对短缺的程度发生剧变。劳动力从2007年开始变得珍贵而稀缺。工资开始上涨,而且增长速度超过名义GDP增速。因此,工资收入占GDP初次分配的比重开始上升,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而言是下降的。
完全与此同时发生的现象就是从2007年开始,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速度放缓。此后,城市劳动力、产业劳动力大军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到了2015年,整个中国经济劳动力达到峰顶。这时候表现为工资持续上升,中国经济初次分配开始提升,以劳动力挣钱的人的收入速度加快,这是革命性的变化。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业企业有压力,出口开始下降,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呈下降状态。对比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9%,到了2011年、2012年降到4%左右,最近几年一直是2%,这都是革命性变化。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进城打工的人数是世界级的,与整个欧洲劳动力总数差不多,这个变化带来的结果是消费的上升。为什么?因为中国社会的消费主力是中低端收入水平的打工族。这些消费人群就看工资涨得快不快。只要工资涨得快,消费就涨得快;如果工资超过GDP增长速度,消费也就超过GDP的速度。因此,这场世界性革命,也影响未来30年的收入分配大格局。
消费本身也酝酿着一场革命。消费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恰好又遇上了以互联网、数据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种新科技形态。新科技和消费增长共同带来了消费革命,尤其是零售端的革命。
整个消费的链条都在经历一场技术的革命,这个过程需要批发、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共同更新。但我认为,这里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有人认为这场科技革命就是降低成本。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场消费革命表现在零售业不仅仅是降成本,更多的是带来了对消费者获得感的提升,消费满足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