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世界共创未来
8月26日,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举行,12位中外院士、2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汇聚太湖之滨,探讨人才对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
面对低成本优势消失、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双重压力,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专家学者们表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亟须装上“超级大脑”。
“大国重器”展现中国荣耀
在“创赢无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技术成果交易会上,C919飞机、“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等“大国重器”展现中国制造的雄厚实力。
走进展厅,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模型成为全场焦点。今年初,“墨子号”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工作人员介绍,大量科研人员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协同攻关,创新突破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间单光子探测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确保卫星的成功研制。
在旁边的展位,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不停地摩擦、挤压一只手掌大小的护腕。不一会儿,护腕旁边的电子手表亮了起来,且时间显示越来越清晰。
为电子手表“充电”的是藏在护腕中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对电信号非常敏感,通过摩擦、运动产生的静电可以储藏起来,能应用于绿色能源的方向。”现场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出生”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千人计划”专家王中林。为促进纳米材料领域实现更多突破,研究所近年来吸引了纳米电池、纳米薄膜、纳米能源存储、纳米无限传输等各种专项人才,他们的交流和切磋加快了纳米产业落地速度。
聚集人才支撑“中国智造”
智能制造是上下游全覆盖、全流程定制化的先进生产方式,把制造业的生产链条“重装升级”,这就树立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标杆,也对人才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下月,京沪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将按3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国产高铁靠创新领跑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说,每一辆国产高铁上都布有1000多个传感器,掌握完整数据,运行中的任何问题都会被检测到。“复兴号”是纯中国血统,它首次实现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标志中国全面掌握了高铁的核心技术。同时,“复兴号”的建造成本只有欧洲和日本公司的2/3,建造速度比他们快1/3,国际竞争力大为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