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村,山地生态立体农业不仅高效节能的利用土地让企业增加收益,还让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劳动工资、入股分红。 杨云 摄
中新网贵州沿河8月25日电 题:山地“生态立体农业”助石漠化山村变“产业村”
作者 杨云
“同样一块土地,耕种模式不一样,产出效益也大不相同。”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村,村主任孙本军指着眼前一片山地告诉记者。
大自然将92.5%的贵州省域填上山峰丘陵,划开沟壑峡谷,使得贵州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世人将之总结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孙家村的状况和贵州大多数农村一样,也是山多平地少,耕地435亩,荒山荒坡813亩,林地2000余亩。
孙家村地处乌江流域,山势陡峭,山地石漠化明显,水土易流失。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206户730人。5个村民组都集中在山脚下的平地,一条新的通村公路把5个村民组串联起来。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村,山地生态立体农业不仅高效节能的利用土地让企业增加收益,还让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劳动工资、入股分红。 杨云 摄
2013年以前,该村与贵州其它农村一样,靠的是以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人民币。
“几年前,除了种玉米、红薯,一些村民开始试种空心李。”孙本军告诉记者,这些吃“螃蟹”的村民把握住机会终于先富起来。
“种植果树,土地有限,先富的人毕竟不多。”孙本军有些酸楚,“人多地少,致富艰难。”
穷则思变。
“没有想到,孙家村是中药材种植的好环境”,孙本军感概,“喀斯特环境,湿热的气候,这些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却成为发展山地生态立体农业的基础条件。”。
孙家村适宜的环境、湿度、空气及光照让这里的仿野生中药材药效得到提升。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引进了农业企业,靠山养山治山吃山。
“通过流转土地,整治荒山荒地,建立育苗基地,农业企业进来后风风火火就干了起来。”孙本军说,“开始观望的村民不再认为企业是对着大山烧钱,反而一个个被企业的治山成功经验感动,主动应聘为企业的种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