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发与林场职工一起清理街道垃圾。
□文/摄王天驰 胥晨本报记者马一梅赵辉
“现在静下来想想,挺后怕的。等重建家园忙的差不多了,我们几个组成自救队的老伙计,可得好好压压惊!”时隔1个月,再提起“7·19”那场大水,苇河林业局兴安林场共产党员李连发的言语中,还有些许后怕和紧张。
“林场成立六七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80多岁的老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社区两面都有河道,水一冲下来,我们在的地方就成孤岛了……”当时在苇河林业局兴安林场三社区附近被围困的群众有三十多人,也包括组织社区人员撤离的兴安林场第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连发。
“水差不多得有1.2米深,有的地方已经没到胸口了,大伙儿不敢乱走,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就自发组成了自救小分队,行动起来。”今年已经55岁的李连发,采访中,一直把自己归到年轻力壮的行列里。
他一面安抚现场被困群众因水位不断上涨产生的恐慌情绪,一面组织人员组成自救小组,同时,联系林场主管领导报告情况、协调救援力量、提出救援方案……危急时刻,苇河林业局包片驻场领导徐福林召集相关人员研究施救对策,最终确定了通过绳索救援的方式。
就在此时,兴安林场的通讯却中断了,无法进行救援信息互通。李连发再一次站出来,有序地组织群众,他用自己的身躯通过“生命线”护送着被困群众过河。
“我们是自救团,大家一起努力,能帮着过去的,就赶紧过去,也就10多个人,后来水太大了,林场决定出动钩机救援,我们剩下的人就等原地了。说白了,还得感谢大伙儿,帮着我们搭出了生命线。”为了护送被困人员转移,在几乎没过胸口的水中,站了近3个小时,李连发是所有被困人员中最后一个撤离的。
为防止二次汛情,7月20日,苇河林业局兴安林场继续动员林场职工群众安全转移,本已一天一夜没合眼的李连发顾不上休息,多次到不愿撤离的群众家中去做工作,苦口婆心劝大家撤离、帮群众转移,直至涉危地段的居民全部撤离。
面对洪水后接连3天的降雨,兴安林场场长李文盛考虑到李连发年龄大、且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没有安排他巡视水情,但李连发主动请缨。他说,自己是兴安老人,对这里的河道及水情熟悉,强烈要求巡护河堤。当夜,他就与林场工作人员一道担负起主河道查巡的重任……
雨过天晴,受灾后的兴安林场到处是残垣断壁,垃圾、水冲木和聚堆的残破食用菌袋交织在一起……李连发家的房屋倒了大半,地栽木耳也全部被大水冲走,洪水过后的淤泥杂物堆满了房前屋后,李连发却无暇顾及,又继续投入到林场灾后重建工作中。
“我家还行,有地方能住,女婿从山下上来,帮我收了三天,剩下的回头再说,现在要紧的是跟大家一起重建家园,老百姓做好的木耳菌还等着下地呢。”
记者后来才了解到,李连发先是以“受灾的不止我一户,要把机会留给更需要帮助的普通群众”为理由,谢绝了林业局志愿者到自己家帮着清淤打扫;又以“这钱贫困灾民比我更需要”,把爱心团队捐助他家的1000元爱心款,又捐给了灾区。
洪水退后,他一天也没有休息,始终坚持在一线,饿了,就在街头吃上一块面包;腰疼了,吃上几片止疼药;疲劳至极就在旮旯里打个盹……他的身影,在道路桥涵的修复现场,在林场环境清理的现场,在受灾居民家庭清理杂物、淤泥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