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管毓树
“水通了,荒地变成了良田,200余亩土地租金收了100余万元,不但在县城购了房,还扩大了家里葡萄种植规模。”家住宾川县鸡足山镇大坝子村的李应忠,住进了刚买的新家,仍觉得不真实,不断地重复着,“做梦也想不到,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有了水,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扎根宾川5年的浙江投资商骆立平为了水可谓“呕心沥血”,花了几百万元承包水库,又花几百万元去购水引入水库,仍然满足不了需要,不敢扩大种植规模。现在,水通到了田间地头,24小时供水,看着满山遍野果满枝头的柑橘,骆立平的梦越做越大。
宾川是我省老旱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宾川坚持把水利建设改革作为民生大计来抓,初步探索出“企业为主、政府补助、利益自享、风险自担、惠及于民”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宾川模式”,实现了农户、投资经营主体和政府三方“共赢”,获得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县荣誉。
初秋时节,鸡足山镇大坝子村处处忙着种植柑橘,采收葡萄,一片生机勃勃。记者走进力角片区小河底灌溉项目,数千立方米的调节池蓄水已满。“工程已投入使用,项目覆盖鸡足山镇、角力镇、金牛镇14个村民小组,灌溉面积达2.38万亩。”润民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文从胜介绍,工程投资760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合作社,其余由政府补助和村民自建,而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则由2500名社员组成。
“我既是灌溉项目的受惠者,也是投入者,还是管理者。”正在田间浇水的文志荣指着田头的水表说,“今年以来一共用了1728立方米水,每立方米0.6元,提前交费,刷卡即可,十分方便。”
“宾川通过鼓励和引导用水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及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成绩有目共睹,可圈可点。”宾川县水务局副局长李自平说,宾川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先建后补”的原则,稳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两年来,先后引入21家社会资本投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概算投资3.4亿元,灌溉面积达12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