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观众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经济日报记者 赵 晶摄
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机器人产业格局的变革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大发展、新突破提供了机遇,也将加快我国迈入智能社会的进程
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又开幕了。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年机器人在种类上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服务型机器人,短短一年就开发出如此多的新模型,让我非常惊讶。”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Heikki Koivo的惊叹,也是大多数与会者的感受。近几年,各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中国正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选手之一。
产业:关键技术新突破
说起机器人产业,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巨大,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高端机器人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的短板一直存在。而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这一局面已经开始改变。
“我国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已取得很多突破。研发方面,我们坚持以点代面、小步快跑的原则,一方面抓住优势领域实现快速突破,另一方面强化基础研究推动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这些新突破如数家珍:
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人工智能方面,我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零部件方面,国产控制器已接近国际水平,伺服电机已配套约50%的自主品牌机器人,RV减速器实现批量应用,谐波减速器销量达到全球第二;
特种机器人方面,特种无人机、深海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成功研究开发了固定翼无人机智能集群系统、世界上最大吨位深海挖沟机;
服务机器人方面,目前我国已研发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消融医疗辅助机器人、应用于高难度脊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现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