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新华社记者 郭 晨摄
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物学专业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科学家……看到这些履历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怀疑这些人的优秀。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张钠、林文楚、张欣,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
“在美国的感觉就好像永远住旅馆。”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说。
刘青松2001年前往美国,辗转多所知名学府研究化学和药物学,2006年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和工作。“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回国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人身处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制度,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会有很多事情令你始终无法融入。”提及在美国多年的感受,刘青松十分感慨。
2010年初,当哈佛医学院有了一次短暂的回国交流的机会时,刘青松毫不犹豫报了名。“当飞机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走出舱门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终于回到自己的地盘了’的感觉。”刘青松笑着说。
拳拳赤子之心,让很多科学家在国外时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俊峰也是其中之一。王俊峰1995年本科毕业前往美国,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出国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更多是出于对西方社会的好奇。”王俊峰回忆道,当时国内与国外在科研实力和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不小差距,能够有机会在美国接受专业的学术训练,是非常宝贵的经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技发展和科研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投入越来越大,海外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普遍看好。”王俊峰说,这是他放弃哈佛医学院工作回国的原因。
2012年7月到中心工作的刘青松,至今记得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匡光力的一席谈话。当时国内在生物医药,尤其是新药创制领域还不太成熟,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我跟匡院长说,我需要用人自主权。匡院长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答应了。我提这个要求时,内心非常忐忑,领导的信任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