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林讯 (记者/陈强 通讯员/黄燕群 实习生/黄文俐)8月22日清晨,天边微亮,西林县西平乡木顶村支书农文高早早起床,来到该村奔小康农民专业养殖场清扫牛圈、添料喂牛。
看着刚出生的小牛,农文高格外高兴。他告诉记者,这个刚成立1年的村集体养殖合作社,仅今年上半年就增添了6头小牛,而卖一头小牛可以收入两三千元。“到了年底按股分红,村集体进账没有问题。”
目前,该县超过60%的行政村(社区)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自去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脱贫奔小康目标,以“政府统筹、企业主导、支部引领、统分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该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首先坚持政府统筹,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建立村集体经济项目库,对符合政策要求和发展规划的项目纳入财政扶持项目;建立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整合归并涉农项目预算专项资金;建立涉农项目监管制度,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建立严格绩效考评制度,对村集体经济项目实行绩效管理严格考核。目前,该县已整合项目资金2500多万元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该县在发展过程中以企业为主导。依托现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提出了全面实施“1110工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1110工程”即党委、政府通过整合资金分别为全县41个贫困村在县城购买1个门面、入股1个市场、在水果示范基地种植10亩水果,由该县3家相关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年底由贫困村收取门面租金、市场回报、承包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计划,该“1110工程”可为每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该县注重发挥村党组织作用,鼓励各村通过“支部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由村党组织盘活闲置土地、林地等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实行委托流转,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发包,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党组织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村党组织牵头,引导群众通过入股分红、租赁土地等方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示范基地,所得经营收入和土地租金按照一定比例分归个人和村集体,实现互利共赢。
经过近一年摸索,该县那佐乡坝盆村党组织盘活闲置土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八达镇坡皿村以“出租给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方式创收,马蚌镇那扛村则以休闲垂钓等旅游资源做文章。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该县不断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三化”管理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每半年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一次专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