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和学生一起度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本报资料照片
开栏的话
他是全国模范教师,在讲台上点燃学生的梦想,他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大地上守护农民的希望;她是智障儿童的“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她也是一名特教领域的专家,呕心沥血地帮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他说,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自己的努力是锦上添花,而在教育薄弱的边疆地区,自己的帮扶就是雪中送炭;他说,人活着就要有点奉献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师德大爱,成就着大写人生。第3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③5
□本报记者史晓琪
1990年,17岁的刘文婷从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毕业,走上了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的讲台。如今,27年过去了,她由学校里当时最年轻的小姑娘变成了如今教龄最长的“前辈”,成长为一名特教领域的专家。
“现在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了。我正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在办学理念和教学课程改革上下功夫,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8月21日,刘文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文婷回忆,她刚到培智学校时,迎接她的是一群目光呆滞的孩子,有的已十八九岁,但智力只相当于几岁孩子的水平。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名成才,桃李满天下,可是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刘文婷也许一辈子与这种成就感无缘。“长年累月和这些智障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经常会有朋友问起这个问题,刘文婷每次都回答:“不急。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上班第一年,刘文婷就拿了洛阳市特教音乐优质课一等奖。
刘文婷说,“智障孩子是折翼的天使,对他们来说,我是老师,也是亲人,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孩子们心目中,刘文婷是老师,也是妈妈。她耐心地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写字,教孩子上下楼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叠被、系鞋带,为孩子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付出总有回报。1997年5月,刘文婷带领6名智障学生赴香港参加舞蹈大赛。当他们不负众望捧回季军奖杯时,刘文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那次比赛,她和孩子们整整集中训练了3个月。刘文婷甚至为此推迟了婚期、牺牲了婚假。对别人的孩子她投入了全部身心,而自己的孩子刘文婷却常常没时间照顾。
工作中,刘文婷坚持对智障儿童音乐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她深切地体会到,智障儿童虽然思维迟钝,但他们对音乐、对美有着独特的感受和渴望。她巧妙运用启发式、愉快式情景教学法,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她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法,因为游戏活动能使智障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增强节奏感,促进动作的协调性,逐步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刘文婷二十七年如一日帮助折翼天使放飞梦想,她先后获得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