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刘 燕
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日照大商中心”)是山东省首家探索“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交易模式的金融改革试点单位。成立3年来,日照大商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产业链条长、集成度高和有效衔接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优势,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风险管理融合发展的业务模式,提供大宗商品交易、结算、金融、物流、信用、资讯等线上线下集成服务。
截至目前,平台开户企业400余家围绕港口优势货种上线了矿产品、化工品、农产品三大板块12个交易品种;截至8月中旬,今年平台交易额达到350亿元,为实体经济融资额达到130亿元,“优化全产业链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能量正在迅速释放。
创新电子仓单融资业务
打开日照大商中心交易平台网站,在“资源大厅”栏目内记者看到一系列大宗商品在滚动播出,商品名称、数量、货物所在地区仓库、挂牌有效期等信息一览无余。“企业在注册成为平台交易商之后,即可登录我们的网站轻松完成商品购买或者需求信息的发布。”日照大商中心董事长张亮告诉记者,“通过交易平台发布商品供求信息,企业零成本实现‘互联网+’,不仅拓宽了卖家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半径,提高现货流通效率,而且为买家节约了大量采购时间,轻松买到所需商品。同时,现货交易合同由双方自由定制,可选择自行结算或通过日照大商中心进行结算。”
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容易存在低信用、低透明、高风险等弊端,同一批次的产品可能同时会有多位买家有购买需求,每位买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商品进行鉴别,卖家也需要等待买家检验产品,造成了交易的低效率。
对此,日照大商中心基于完善的平台监管服务、信息集成能力,打造了“电子仓单”。交易商将货物放入日照大商中心指定的交收库,经指定的监管服务商审核查验,注册成日照大商中心的电子仓单,再将商品信息挂牌到交易平台网站,供买家选择。电子仓单一货一码、信息真实,可以在平台上随时进行交易无需反复检验,增强商品的流通性的同时降低了由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带给买家的采购风险。
目前,日照大商中心正在进一步发挥第三方平台的公信力,以高信用电子仓单为标的,创新电子仓单融资业务。通过该业务可有效增强金融机构的融资信心,打破金融机构常规信贷模式,有效解决港口客户融资门槛高、效率低、成本高、担保物难找等问题,为客户提供便利的短期融资工具,进一步提高港口货物的金融属性和流通效率,营造低成本、高效率、高信用的产业链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