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庆遭受过多次大暴雨袭击,多个区县开启了“看海”模式,但九龙坡区的下排管网却经受住了考验,主城区本级责任范围内的下排管网排水畅通,避免了“看海”情况的发生。
在全国一些城市逢暴雨必涝的背景下,重庆这个区排涝有何妙招?《工人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望、切、预三招摆平内涝
“治涝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与辖区涝情相匹配的治理道路。”重庆市九龙坡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副主任刘远军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实践,该区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发现问题、重拳改造、预防性维护,即望、切、预相结合的治理道路。
“望”是找出内涝出现的“病因”;“切”是把地下排水管网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全部改造;“预”是拉网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组织应急抢险演习等。
“我们辖区此前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是下水道疏浚不畅、地面水箅子堵塞,所以对管网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刘远军透露,自2011年以来,他们对下水道管网进行了集中改造,扩大了主要排水管网直径,同时也清理了“毛细血管”。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该区西郊九龙广场上的水箅子与其他地区的有很大不同,该区的水箅子更大、排泄口更宽,且该广场上的井盖上也开有小孔。对此,刘远军解释道,该广场属于辖区内易积水的地方之一。一线员工们建议把水箅子加宽、加大,同时在井盖上开孔,以此提高雨水渗入地下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这些建议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就采纳了,现在用的水箅子都是专门做的,虽规格不统一,但作用显著。”
此外,为了避免城市内涝重现,九龙坡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在对全区管网进行拉排式检查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管理台账,给每条管网、每个排水口都建立了“户口”,并将每个管网、排水口落实到工作人员身上,大雨到来前,相应的负责人需提前抵达,保障排水通畅。同时,每年汛期到来前,要对辖区内所有下排管网进行巡检,清理水箅子,疏浚下水道,并开展抗涝应急演习。
“要完全解决城市内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远军坦言,目前,辖区内因多种原因,有些地方还是存在雨后积水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多个排水应急抢险分队,大雨来临前,便开始准备抢险设备,提前在积水点附近待命,一经出现积水,抢险队第一时间消除堵点,保障道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