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对干部履职尽责提出了新挑战。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伴随着监管体制、机制的革新,食药监管人员的执法理念、作风、机制、方法全面升级。特别是今年以来,监管人员“履职尽责的底气更足了,服务奉献的精气神更足了,争创一流的中气更足了,和谐向上的正气更足了”。但是,食品药品监管法律规范多,领域内专业性强,并且监管范围比过去大大增加,监管人员若无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差不多”“大概”式粗放行政将极大影响监管效果,成为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巩固创建成果,监管人员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精准发力。革除“差不多”现象,成为监管人员改进作风、提升工作质量的新目标。
监管干部大学课堂当“学生”,培养行政的行家里手
革除“差不多”现象,监管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提升。
7月,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80名干部远赴浙江大学进修。集中进校园学习,为系统首次。
监管实践面临哪些新挑战?新形势下一些监管难点如何突破?……带着问题,监管人员虚心当学生。上课不是走过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一课,浙江财经大学曾章伟教授侃侃而谈,传递“处罚重不如执法严”“法是刚性的,执法是柔性的”等执法理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应对》课上,浙江大学熊卫平教授解疑新形势下食品安全舆情应对方式,“管理者面对危机要有预案,员工要有手册,面对危机要放下对抗,面对舆论要说声谢谢”……台下“学生”听得认真,纷纷点赞“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称,带着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炉学习,针对性强,指导价值大,对提升监管干部的履职能力大有益处。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制定系统培训计划,让每一个监管干部在学习中提升自我。“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监管队伍,才能避免行政‘心中无数’,才能切实提升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推出12项监管重点,精准施策对症处理
革除“差不多”现象,监管工作不能仅仅满足日常内容,急需找到重点,精准发力。
“五毛食品”经营者执行自律制度不严格;食用油、白酒、猪肉等重点食品存在假冒伪劣;部分零售药店药品陈列不规范……几天前,一份“问题清单”在食药监管系统下放,几乎每个部位都领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任务。
这份清单涉及12个突出问题。问题不明确,履职尽责就谈不上精准。在此之前,近3000份调查问卷向社会各界征求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基层监管人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最终确定对12大问题重点监管。
不仅如此,12大问题明确了整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检查方式。对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要求凡是能立行立改的,要马上整改到位;通过努力能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列出整改计划,逐步推进解决。
每月召开一次专项整改情况落实督办会,对工作不落实、整改走过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和督办。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称,对这12项突出问题,要紧抓不放,精准发力,持续用劲,要用“钉钉子”精神推进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