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工作主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思路,泉州的海丝“朋友圈”越来越广。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文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成为GDP领跑福建18年的有力支撑。
这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541公里海岸线,超过1/5适合建港。宋元时期,先民就把刺桐港打造成“东方第一大港”“天下之货舱”。
致敬往昔辉煌,铺就未来宏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开放筑就“大观园”
承袭海洋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泉州以开放的胸襟,将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融合、打磨,成就一道道文化奇观。
涂门街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短短一条街,有通淮关岳庙、清净寺紧邻,斜对面是印度教遗址,再往西行是府文庙……不同宗教文化在此共生共荣,举世罕见。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特意为此到访:“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
明代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往频繁。郑和的船队曾到这里进香,出使中国的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则因国内政变滞留于此,以“世”为姓,娶了泉州的阿拉伯贵族后裔蒲氏为妻。世家传至后代,由于无男丁,招当地许姓男青年入赘,生下儿子之后,取“许世”复姓,一直延续至今。
许世吟娥,就是古锡兰国王子的后代,那座位于通淮关岳庙与清净寺之间的古厝,正是锡兰侨民故居。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和考古学家数次到泉州,最终确认了她的身份。
许世吟娥已成为中斯两国民间交流的使者。2002年,她受斯里兰卡政府之邀,首次前往寻根;2015年,她第二次访问斯里兰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款待;今年3月,她受邀参加中斯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及一系列民间交往活动。
经贸拓展“朋友圈”
因海丝而兴,因海丝而盛。扩大对外开放,泉州既拓展了海丝“朋友圈”,又强化了产业、港口、城市的联动。
福建峰亿轻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潘胜泉从未想到,企业能在柬埔寨拥有数十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值达到3500万美元,带动国内原辅材料年出口2500万美元以上。2012年,潘胜泉尝试出国投资,凭借在国内的良好基础,企业“走出去”一帆风顺。
“许多人都来找我取经,其实我只是向咱们的老祖宗学习,追寻他们曾经走过的海上丝路,漂洋过海与海丝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罢了。”潘胜泉说。
作为海丝古港的“活化石”,泉州的“千年古港复兴计划”已然成型。活化海丝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坚持古城提质,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坚持新城集聚,推动环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协调衔接,加快建设海丝新城等内容,都成为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