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白苏岩灯塔屹立于北部湾
航标人应急恢复北海港浮标
工人为航标灯“换新衣”
规模庞大的钦州航标基地
管林华 冯心恺 文\图
灯塔、灯桩、浮标……由各式各样航标组成的航运安全网令许多人感到神秘和陌生。它们或飘荡在激流、大海,或守卫在港口、码头,或屹立在远离陆地的孤岛、暗礁,或耸立在人迹罕见、杂草丛生的高山。它们是水的一部分,也是航行的一部分。那些发生在北部湾的航标故事,浓缩着广西海运发展的巨变,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延伸……
1 默默点灯四十载
真正用于导航的北部湾航标,始于1921年。当时,在北海港的冠头岭狭口,有两座浮标。此后,随着冠头岭灯塔的建成,北部湾航标逐渐多了起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航线上的航标达到50多座,加上渔业航标、专用航标共有110多座。
受制于技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航标之一的灯塔,非常依赖人,尽职尽责的航标人就如同航标的心脏,赋予了航标生命,照亮无数航海人。北海的许承志就是这样的航标人之一。
今天的许承志老人,一头银发,皱纹爬满额头,8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聊起曾经值守涠洲灯塔的经历,更是神采奕奕。
涠洲灯塔起初是一座铁架灯塔,后来改建为石砌灯塔。1953年,当时在北海镇文化站工作的许承志,因为懂无线电技术,被安排到涠洲当铁架灯塔的守塔员。从此,许承志以岛为家,守护灯塔40年。
一个人守一座灯塔40年,孤单寂寞自不用说,困难危险常常光临。岛上虫蛇多,条件恶劣,处处危机潜伏。许承志去灯塔要经过一个乱坟岗和一片杂丛林,虫蛇时常出没,所以每次他都要将裤筒扎紧,带上一条棍子。一个晚上,他到灯塔巡视,一路上就打死了8条青竹蛇。
每逢恶劣天气,许承志必定吃住在灯塔,让自己与灯塔融为一体,共同抵御困难,为的是让船舶安全航行。近6层楼高的灯塔,地面无风时塔顶也有五六级风,许承志经常要爬上塔顶维护灯器,危险无时不在,特别是有可能遭遇雷击。一天傍晚,他在塔顶检查灯器,“轰”的一声闷雷,使他突然昏倒在地……醒来时仍心有余悸,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