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学彦
颍河之畔的禹州,最近有两件事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目前已成为禹州市的一个大产业,青蒿素提取能力在同行业中居全国第一。
另一个是这座以生产钧瓷、盛产煤炭而闻名的资源型城市,赢得了科学院院士等高端团队的青睐,在这座小城里搞起了在大都市里才起步不久的大数据。
数年前还在为遭遇资源型城市发展阵痛而苦恼的禹州,为何能如此引人注目,书写出让人如此惊叹的精彩故事?
转型之力——从理念到行动
曾经,一枝独秀的煤炭经济让禹州风光无限。然而,资源经济给禹州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
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2年,采矿业分别占禹州全年工业税收的69.2%、69.7%、59.9%、54.9%。比重虽然逐年降低,但到2013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又回升到了61.3%。
“这样的数据表明,禹州市的工业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数量扩张和低成本要素支撑。禹州经济的‘现行版’如果不做调整,就会难以为继。”8月18日,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对记者说。
传统产业提升慢、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稳增长保态势压力巨大……资源“打喷嚏”,城市“患感冒”,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阵痛,倒逼禹州创新求变。
“对禹州来说,加快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王宏武说,“必须采用超常规的举措,把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大力培育接续主导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聚力转型攻坚,一路奋进崛起,在转型发展之路上,禹州奋力前行,义无反顾。
爬坡过坎,负重奋进,禹州的转型攻坚,在今年结出了最为丰硕的果实: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许昌各县(市)区第一位。这是近3年来,禹州市交出的一份最耀眼的成绩单。
“这些数据,对禹州这个经济体量大、矛盾积累深的资源型城市来讲非常不易。”王宏武说,“多年的转型发展,使禹州的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标志性、转折性、趋势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