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秀岭
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山东省开展督察,是对山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现实检验,是解决我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契机。连日来,全省各地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对于中央督察组转办信访问题,迅速出击、查实情况、明确责任、立行立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生态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作为环保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环保专家如何看待环保督察工作?本报记者对有关环保专家进行了采访。
王金胜【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但同时也是人均资源小省,资源环境生态约束越来越紧。从产业结构来看,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高,“两个70%”的问题突出,对环境问题,个别地方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挂空挡”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央环保督察组来到山东,一些过去没有注意的问题会被发现,一些发现没有处理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一些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监管不严、措施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可能被问责,这对山东发展来说是帮大忙。因此,督察不是包袱而是机遇,不是“找事”而是良医上门,为促进山东培育绿色动能、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带来了难得机遇。
高会旺【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环保督察,直观上是对环境管理水平的检验,弥补过去管理偏弱、偏软等缺陷,让环境管理强硬起来。另一方面,环境督察对环保科学研究也提出了新课题。管理不严,会影响环保技术手段发挥作用,也影响环保研究进展。环保督察出“重拳”,必然使环境执法越来越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也对环境科学有了新要求。环境问题,既是管理问题,也是科学问题,提升环境保护水平,需要管理和科学的有机结合。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当抓住这个难得机遇,跟踪督察中发现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更深入地研究现实问题,以有效的科研成果,为环境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史会剑【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空间的核心部分。我省人口密度大,国土开发强度高,加上有的地方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仍不到位,也有重开发轻保护、重审批轻管理等问题,部分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突出。中央环保督察是解决我省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推动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契机。抓住这个机遇,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检查,实行跟进督办、“整改销号”、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制度,集中解决一批生态环境问题。各保护区应切实提高管护水平,强化生态红线和环境影响评价约束,严格项目准入,避免违法侵占。
熊言开【山东省固体废料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环保督察是对环境问题的全面体检,有助于“补短板”。从全国情况看,固体废料处理要滞后于废水废气处理,山东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山东这些年作出大量工作,自己和自己相比有了很多改善,但固体废料处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家要求、群众期待比还有不小差距。这次环保督察,也发现不少这方面问题,对我们来说,这既是很大挑战和压力,更是我们做好固体废料处理工作的好机会,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器”作用。
宋俊博【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环境保护督察的依据主要是《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但也要看到,在实际操作层面,配套法规还不够完善。加强环保督察工作,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相关责任、权限及工作程序,进一步增强环保督察的权威性、震慑力。这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也为完善相关制度,实现环境保护督察常态化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