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盛龙
南宁市陈东村居民韦先生有个习惯:早上起床推开窗看一看细冲沟,晚上去细冲沟一带遛遛弯。
这个习惯形成得益于该市细冲沟应急治理项目实施带来的变化。细冲沟全长1.15公里,是一条汇集污水的内河,下游汇入邕江。多年来,细冲沟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是南宁黑臭水体典型。
今年1月19日,由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公司牵头,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净化等技术手段对细冲沟进行综合治理。不到40天,日处理600吨的ACM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日处理1.5万吨的应急物化污水处理系统建成运行,前者通过埋设截污管收集处理重度污染水体,后者通过拦坝截留处理初期雨水等近期污水,均达国家一级B标准污水排放标准。
8月12日,记者在细冲沟应急治理项目基地看到,在基地拦水坝前,三个矿泉水瓶静静立着。一瓶浑浊不堪,另两瓶呈透明色。“浑浊瓶中是拦水坝中的水样,透明色的两瓶是经技术处理后的水体。”博世科南宁市黑臭水体PPP项目公司经理韦天辉说。
昔日臭水沟,今日青罗带。近两年来,在南宁这般华丽转身的内河可不止细冲沟。南宁水资源丰富,18条内河穿城而过,形成555公里长的丰富水系。但是,在城市建成区的155公里内河中,有13条内河38个河段共99.4公里为黑臭水体,占比达64%。像细冲沟这样的重度黑臭河段共有约29.8公里。
必须捍卫珍贵的“绿城”名片。2015年9月,南宁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理念,强力落实“水十条”有关要求,全面铺开内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截至今年8月初,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完成63.5公里,完成297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到今年年底,可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稳步向“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国内一流亲水城市建设目标迈进。
短短两年时间,南宁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方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水之路。
“黑臭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键在创新。”南宁市海绵水城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冯步广说。
以新理念引领。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南宁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法及“九龙治水”格局,由工程治水变为生态治水。同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及河道综合整治,从河流源头到末端,实施全流域治理,实行水岸同治。
以新模式推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专业事交给专业人来做。该市以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为蓝本,大力引进社会资本,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优质高效推进治水工作。数据显示,南宁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130亿元,其中,80%的项目为PPP项目,投资额达70亿元。
以新机制巩固。为防止反弹,将已消除黑臭水体的河段交由专业公司维护运营,采用“全线多断面考核、按效付费”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对项目水质、水量、防洪三大指标进行全面系统考核。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设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强化水环境综合管理。
以共享为目标。据悉,明年起,该市将对建成区外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计划于2020年前消除水体黑臭。此外,该市还将以那考河为样本,计划在今后3年先后推出沙江河、水塘江、心圩江三个亲水公园,进一步推进首府“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