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的群众到村上办事,发现跟过去有些不太一样:以前,上午去办事多半找不到人;现在,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全天在岗,而且办事也很方便。
“银江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区靠前,但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以‘村党支部+村委会’(简称村‘两委’)的自治方式出现后劲不足。”银江镇党委副书记王余说。
为改变现状,今年4月银江镇党委正式启动“三委一中心”建设,在各村建立“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议事决策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工作机构的新型村级自治组织体系,破解因人手不足、能力不足、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等带来的问题。□黄勋健 本报记者 王代强
1
抬高﹃门槛﹄选好致富﹃领头雁﹄
今年29岁的刘应红,18岁读高中时就入了党,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做建材生意,如今资产已达到500万元。今年1月,她顺利当选为倮果村党支部副书记,头脑灵活的刘应红还为村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比如成立劳务公司,把村里货车集中起来盈利;修整村民房舍,出租给康养人群挣钱;组织年轻人学技术、学文化、再就业……
半年时间过去,刘应红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如今,包括货车集中停放点、安置点健身场所、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等,该有的都有了。
“银江镇像刘应红这样的年轻村干部还很多。”王余说,今年银江镇村干部换届抬高了“门槛”,更加注重年龄、学历、经历等要求。在王余看来,过去选用的村支书普遍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较弱,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为此,东区区委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银江镇9个行政村在尊重党员及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选优配强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着重体现高学历、年轻化、复合型。党组织书记的选择对象,则是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复员军人中挑选。经过这一轮选举,银江镇的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今年3月新当选的阿署达村村委会主任鲍进芝和刘应红同龄,是个“海归”。她一上任就带领村民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公司,发展康养产业。“我原本担心她一个不满30岁的女娃不能沉下心来做事,现在看来多虑了。”阿署达村党支部书记夜富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