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艾琳 王刚:大城市的政府职权配置与现代政府型构——基于深圳“强区放权”的论析
现代城市的发展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领导者的能力缺失。“强区放权”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近年来实施的一项抓“最核心、最要害”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合式政府改革与创新。它着眼于城市政府领导力提升、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作为目标,着力破除制约深圳发展的体制藩篱和制度障碍。本文试图通过揭示“强区放权”的改革机理和治理逻辑,从政府职权配置的角度探究现代政府的型构模式。
一、增强城市领导力的深圳创新
深圳自建立以来,始终以“百米冲刺”的姿态狂奔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到2016年年底,GDP总量达1.95万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7901亿元,常住人口1190.84万人,商事主体270万户,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与此同时,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病”不断显现,原本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受到挑战,如何再创优势成为城市主政者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汲取教训:契机式的改革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一垃圾填埋场发生滑坡,造成77人死亡和失踪的重大灾难。在应急抢险救灾的同时,深圳迅速组织力量,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展开了拉网式排查。面对排查出的在城市安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诸多缺失,严肃审视政府管理、行政运作和事权配置的种种弊端;直面问题、探寻根源的检视,引发了触及根本的认知激辩,并形成破除故步自封、打消患得患失、消除求稳怕变等的思想再解放。改革的时机选择和环境营造,对变革的可触及范围、可达成深度具有重要影响。深圳抓住了再次实施重大改革的契机,坚定了“过去靠改革取得辉煌成就,当前、未来的发展也唯有靠改革”的共识,确立了在革故鼎新中“打基础、立长远、补短板”的决心。
(二)老区先行:复制式的改革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老旧、城市空间拓展存在局限,受制度和体制制约,区政府“有劲使不上”一直是罗湖的“痛点”。罗湖区的强烈发展意愿,2015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回应,赋权该区在城市更新上先行先试,相应下放了土地整备、临时用地、土地招拍挂等44项事权。与城市更新有关的7个市直部门的22项审批事项一并下放,计划和规划同步申报,审批层级由4级变为2级,审批环节由25个减为12个。在市规划国土委的支持下,罗湖区开发了城市更新“一张图”信息系统,将涉及城市更新事权的单位全部纳入,实现“平行变平台,外部协调变内部沟通”。改革使城市更新审批期限缩短一年半,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其中城市更新投资增长106%,GDP增速9%,均创该区多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