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上10点,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连线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孟琳时,他刚刚参加完在九寨沟县举行的“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烈度图”新闻发布会。
“地震发生之后,转移群众是首要的,我们在保证采访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对于地质灾害的报道,参与过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一线报道的孟琳经验颇丰,在他看来,地震报道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不同,应该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而选择报道的方向和重点。“地震后的72小时之内,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把信息传达给观众,讲明震区的真实情况。72小时之后,我更关注百姓震后的安置、卫生防疫、房屋道路重建等问题。”
“灾区处处都是新闻!”对孟琳来说,地震一发生,他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记录、报道就开始了,而且是责无旁贷。
地震发生后,奔赴灾区的孟琳用手机和摄像机记录了他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随着“轿车被滚落石块砸到变形”“公路出现明显裂缝”等新闻的发出,数十张九寨沟地震灾区真实的照片被呈现在观众眼前,孟琳真实地记录着此次地震的灾情灾况。如今,他的工作还正在进行着,只是将报道的重点转向了灾后重建与卫生防疫等工作。
“目前,灾区内除了抢险救援,卫生防疫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孟琳告诉记者,九寨沟地震发生的第48个小时开始,卫生防疫人员已经在九寨沟景区内的荷叶寨等安置点的垃圾堆放处、厕所、帐篷等重点区域,喷洒了消毒液。
地震发生到目前的这几天里,九寨沟气温偏高,更容易滋生细菌。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卫生防疫人员挨家挨户为受灾群众发放了卫生知识宣传单;为了保障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防疫人员每天都会对安置点的生活用水进行取样化验,于当天下午6点前公布化验结果——这些都被孟琳一一记录下来。“目前,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个安置点还没有发现生活用水不达标的情况。”据孟琳介绍,九寨沟当地已经组建起由省、州、县三级疾控中心人员构成的卫生防疫工作小组,将在全县17个乡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
除了报道重点,孟琳和他的同事们对于报道的方式也开启了随机应变模式。“对于这次的报道,由于很多地方没有信号,因此我们采取新媒体和传统节目同时进行的报道方式。”孟琳告诉记者,记者们在此次的报道中都是通过录制小视频、拍摄照片、手机直播,配合着直播车、无人机等多种报道方式同步进行的。
前方有先锋,后方有大营。此次四川广播电视台关于地震的报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准确、全面,除了前方记者的一往无前,还有后方驻守“老营”人员的倾力奉献。对孟琳来说,对他前方报道最大的保障,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后方团队24小时值班记者的配合与保障。“我们发回去的大量图文报道,都被后方的记者们迅速整理、发布,可以说,我们这次应急的预案非常到位!”孟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