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启祥
近段时间,塞罕坝机械林场——一个读起来有点“拗口”的名字,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这个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漠,如今112万亩的人工林海蜿蜒苍翠、美不胜收,不仅成为华北的绿色屏障、京津冀的生态支撑区,而且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蝶变”,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塞罕坝的变迁,让人惊艳;塞罕坝人追求绿色发展的精神,让人敬佩。以塞罕坝为师,对江西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很有裨益。
以塞罕坝为师,学习他们忠于使命的担当精神。把塞罕坝绿化好,是党交给塞罕坝人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三代塞罕坝人、用55年时间持续接力与荒漠搏斗,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重重困难,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据报道,早年的“老坝上”人,平均寿命只有区区52岁!“那时候人们没有想什么苦啊、累啊,只是想怎么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塞罕坝人的话,质朴感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像绿化塞罕坝一样,同样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西的重大使命。把这副重担挑起来,并交出出色的答卷,江西的干部群众要听党召唤、勇于担当。
以塞罕坝为师,学习他们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塞罕坝在寻找发展之路过程中,无论是顺利还是碰到挫折,都坚守一条底线:“只要影响到树,只要影响到绿,眼前有大钱也不挣!”以旅游为例,为了保护生态,尽管塞罕坝具有年接待100万游客的条件和能力,但是他们宁可少些收入,也要把年游客量限定在50万人次。不仅如此,还对旅游的开放时间、开发区域和占林面积进行控制。一位场领导说:“如果生态效益没有了,用再多的经济效益也难以挽回。”塞罕坝从草丰水美的皇家猎苑到荒漠、再从荒漠到百万亩林海,沧海巨变,从浴火重生中悟出的道理,震撼人心。坚定绿色发展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塞罕坝人的抉择,值得江西记取。
以塞罕坝为师,学习他们接力奋斗久久为功的品格。任何伟业,皆需接续奋斗。三代人55年的接力,成就了今天塞罕坝;明天更加辉煌的塞罕坝,仍需一代一代拼搏。建设林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同样如此。保护为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聚焦制度创新,厚植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崛起,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给江西的“考题”。答好这些“考题”,离不开创新探索,离不开持续接力。咬定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目标,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
把生态文明建设好,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先进为师、向实践学习,江西试验区的探索,定会硕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