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抒燕 罗蓉婵
近年来,云南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的引领下,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着力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以南亚东南亚为重点方向,不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云南优势、贡献云南力量,着力扩大国际“朋友圈”,朝着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奋力前进。
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沟通交流机制
7月,在泰国清莱举行的中国云南—泰国(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上,滇泰双方就交通、安全合作、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14个领域的相关议题展开磋商讨论,并达成多项共识。合作工作组中方组长、省外办主任李极明表示,中国云南—老挝—泰国的互联互通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通过合作工作组会议机制和其他双边、多边渠道推动这一区域的经贸、交通运输及人文交流合作,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云南在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共识上,可谓先行先试,成果丰硕。
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开放前沿,服务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云南大有可为,怎样做好这篇大文章,云南一直在努力。2013年8月,首届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在昆明举办,打造了滇缅双边交流合作的全新平台。该论坛每年一届,云南和缅甸轮流举办,今年走进第5个年头。
5年里,滇缅合作有许多令人高兴的故事:云南省“光明行”活动,累计为缅甸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1400多例复明手术,让他们重获光明。8月21日,“光明行”活动的专家医疗队又将前往缅甸,帮助更多有眼疾的缅甸百姓。缅甸西瓜收获的季节,瑞丽市畹町口岸外排起了满载西瓜的货车长龙,每年近50万吨的西瓜将从这里入境,销往中国各地……
5年里,滇缅双方就经贸、农业、交通、旅游、教育、卫生、文化、金融、警务、边境管理及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坦诚深入,达成的合作共识也不断增多。缅方评价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是一个有活力、有内容,能够解决问题的机制。
此外,主动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云南还先后建立了“云南—老北合作工作组”、“中越5省市经济走廊合作会议”、“中国云南省与越北边境4省联合工作组会议”、“云南—以色列创新论坛”等对话交流机制和双边合作机制,着力推动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积极参与“湄公学院”、“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等多边合作机制。相关机制以成果为导向,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密切高层交往,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共赢,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16年12月举行的第6次云南省与越北边境4省联合工作组会议上,滇越双方金融机构签署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边贸网银结算、跨境现钞调运等合作协议,屏边县与老街沙巴县建立了友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