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有道
高永维
据《南国早报》报道,为了保护一株400年历史的“扁桃王”,南宁市有关方面对它进行了抢救,并改变了松柏路的修路方案,使得原本奄奄一息的古树再绽新枝,为城市留下了历史记忆和一道风景,也为市民留住了珍贵回忆和浓浓乡愁。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拆大建无法避免,“扁桃王”所在的城中村被征地拆迁,其实就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忽视了对历史的保护,为了建设高楼大厦和城市道路,参天古树甚至文物古迹惨遭砍伐、破坏,这样的所谓城市建设令人痛心疾首。
这株“扁桃王”与道路建设有冲突,如果我们只算经济账的话,将古树挪走或者一砍了之,无疑最为简单和划算。可问题在于,砍伐,古树的生命无法延续;移栽,原本就奄奄一息的古树也面临“树挪死”的极大可能。这株“扁桃王”穿越400年的风雨,早已不单单是一棵树,更是一个地方的印记、名片和标签。这样的古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怀,承载着无数人割舍不断的乡愁。为了一条路,毁掉这样的古树,代价实在太大了。
庆幸的是,南宁市最终选择了“路让树”,这样的做法意义重大。最直接的一点是保护了“扁桃王”,让南宁的市树有了最好的“代言人”。其次是留住了城市的历史和乡愁,做到了“这棵树在,记忆就在”。再次是凸显南宁市的生态理念,由“扁桃王”的保护为发端,会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古树的意识,会为国家森林城市南宁增添一抹新的亮色。
虽然“扁桃王”得以幸存,但有些问题仍值得反思。如果不是因为修路中的“路、树”冲突,这株扁桃树可能至今还“藏在深闺”,这就说明我们对古树名木资源的掌握还不够。而且,道路施工之前,建设方也曾就如何处置这棵树征求意见,可是面对“避开树木20米修路”的建议,建设方却不予采纳、我行我素,这才有了“扁桃王”在施工中的受损。这样的事实至少说明,生态优先的理念还没有足够深入人心,道路规划还没有做到非常科学。
“扁桃王”留住了,记忆和乡愁留住了,但是对于古树的保护,对于历史的尊重,依然任重而道远。留住“扁桃王”的“路让树”之举,应该成为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生动案例,更应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