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古人希望通过寻找支点来实现撬动地球的宏愿,哈尔滨银行也怀揣类似的目标,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摸索了20年。
与那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足以撬动地球的支点不同,哈尔滨银行的“支点”在于普惠金融。它真实地扎根于东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土壤里,试图以1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撬动关于和谐共富的美好未来。
有数据显示,哈尔滨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的小额贷款余额已超过1677亿元,占比高达83%。其中在创业方面,发放担保贷款23亿元,带动2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3亿元,支持建档立卡的6.46万贫困客户中,2.37万户已经脱贫。
凭借小额信贷领域的努力,资产规模刚刚超过5000亿元的哈尔滨银行,在134家城商行中脱颖而出,跻身先进城商行行列。如今,我们是时候向这些微小支点所蕴含的巨大可能性投以关注了。
在当下中国复杂而庞大的经济版图中,一家中小银行的存在和成功,远不足以改变未来的走向。但资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获取资金,已经超越了资本的意义,甚至成为关乎社会正义的一个范畴。
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在“国际小额信贷年”,并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目的就是要打破银行传统存在的“二八定律”,让资金不再只为“银行可以接受的人”享有,避免落后地区和落后人民陷入长期落后的陷阱。同年,哈尔滨银行也将“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确立为企业经营理念,并成为国内城商行中首家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银行。
此后,越来越多微小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到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等文件。
众多微小的力量中,来自哈尔滨银行,来自东北黑土地上的普惠金融实践,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不同,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和当地的经济环境结合更为紧密。而哈尔滨银行赖以扎根生长的这片经济土壤,如今正在接受“新常态”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