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毛茵 实习生史淑云
户部巷社区81岁的马婆婆在武汉一家养老院已经住了2年了。24年前老伴得癌症去世后,身无挂碍的马婆婆卖掉家里的房子,鼓励两个孩子去美国打拼。如今年迈的马婆婆已经出现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默默承受孤独。
如今,像马婆婆这样的老人也将越来越多。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其中,孤独成为老年人最常出现的情绪。
失能、孤独、走失,很多老人晚年生活遭遇这三个难题。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调查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但仍有18.3%的老年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空巢老人比例达到了51.3%;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
美国医学家詹姆斯对老人进行长达14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孤独隐居者死亡的可能性是爱交往人的两倍,癌症发病率也是正常人的两倍。
老人有“被遗弃感”易抑郁
中国地质大学心理学教授吴和鸣解释,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其实际的人际交往如果小于期待的交往水平,就常会出现孤独感。孤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伴随空虚感的往往是情绪低沉和烦躁不安,时间久了,很容易抑郁。退休、与子女分离、逐渐失能是中老年人几个容易产生孤独的时间点。
据调查表明,城市里独居的老人常有孤独感的比例高达26.4%,目前国内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除了老人自己家庭子女的照顾之外,社区养老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做出了很多努力。马婆婆所在的户部巷社区瑞福安养老院就有提供老人的心理咨询服务,了解老人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由心理专家对有需要的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失智缺爱老人易走失
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研究所研究员宋岳涛表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对失能老人来说,养老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在家里和亲人们一起生活,但现实是很多失能老人的亲属缺乏护理常识,也无法长期透支时间、精力。需要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完善康复护理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师。
我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是老人走失的主因。其次,疏于照顾。走失老人有63%的配偶不在身边,一定程度上缺乏家人的照料。
努力让身边的老人少一点孤独
中国地质大学的吴和鸣教授说,其实退休后的生活可以很精彩。要学会享受闲乐状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坚持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学到了技能,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家人或好友结伴旅行,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可使老年人心情更加舒畅,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颇有好处。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写传记整理人生。
增加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方式。老年人可以向年轻人学习如何使用手机,消除对电子产品的畏难心理,打开更多交流功能。尝试改变消费心态与消费方式,比如用淘宝、闲鱼等。老年人也可以像年轻人学习如何网购,自己在网上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衣服、物品,甚至还可以网上订餐,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