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奇观
乡愁的记忆,是母亲倚闾而望出门的游子、是奶奶土坛里独有的桃醋芳香、是爷爷烟锅里浓烈的尼古丁味、是父亲让捣蛋的孩子背一根棍子回家负荆请罪、是儿时翻箱倒柜上房揭瓦……
沿着徐霞客滇游足迹,穿过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杉阳镇的过街楼,过凤鸣桥,再翻过二台坡后就是澜沧江东岸的江岭寺,横亘南方丝绸古道的石牌坊匾额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觉路遥!这就到了南方丝绸之路中原进入永昌的第一个驿站——平坡传统村落,远远望去,炊烟笼罩下显得苍苍茫茫,村庄后的群山也显得苍苍茫茫!
平坡传统村落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东部澜沧江西岸,坐落在罗岷山系大柱山东麓山腰,于此崇山峻岭中、沧江峡谷处坡度稍缓之坡地夹古道而居。霁虹桥西岸摩崖石刻群有“金齿咽喉”、“天南锁钥”、“要塞天成”等题刻。村名的由来,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九)》所述:五里,至平坡家夹罗岷东麓而居,下临澜沧,其处所上犹平,故以“平坡”名,从此则蹑峻矣。
平坡,这个已衰落的古驿站,各家的房屋顺着街面蜿蜒排列,是为了迎合过往客人、马帮歇脚的需要,两座照壁式的寨门将百余户人家围成一个整体,寨门正中是高约2.5米、宽约2米的石拱。原来村中所有人家都在两个寨门之间,后随人口不断增长,民居逐渐往两个寨门外延伸。
村中两边临街店铺的格局,很有孔乙己吃茴香豆店铺的感觉——主人支起几扇窗子,外边是用木板做成高约1米的台子,村民称之为“铺台子”。如今,临街店铺也结束了它们的使命,演变成了小孩子傍晚集会的场所。
村中有传说中的“皇帝楼”。相传,建文帝落难后曾流亡永昌,曾在平坡寨子中段李氏民宅寄宿一夜,自此该楼一直没有蚊子进入。村民认为是建文帝体附仙骨,虽人去楼空,但仙气尤在,故蚊虫不敢入内,遂将建文帝宿过的楼叫“皇帝楼”。
南方丝绸古道已成历史遗迹,马帮没有了,只留下镶嵌在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遥远的文人墨客没有了,过往的大抵是走亲戚和赶集的邻近老乡,偶尔会有从城里乃至国外慕名而来的看客。2010年,省政府公布水寨(含平坡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公路桥、中缅油气管道桥、大瑞铁路沧江大桥于霁虹桥原址上形成三桥奇观,再次证明原霁虹桥选址的“要塞”、“咽喉”、“锁钥”作用。
本报记者 朱金磊
通讯员 李明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