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琦 实习生 苏悦婧 周 红
每年毕业季,与已经找到“婆家”的应届毕业生相比,还有一群人更值得关注——那些至今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在这个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可以想象,连续多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会让这一群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面临就业、生活等多重压力的他们,现在的心态如何?有关部门又该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何制定和采取相应对策,助其早日谋得出路?
A
阻碍:定位不准 就业力低
最近,一场由自治区人社厅人才服务办公室主办的2017年“牵手毕业生,见习助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在广西人才大厦举行。这是一场专门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设的招聘会。当天,近60家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携近1800个见习岗位前来招聘。
一大早刚从桂林赶到南宁的小夏,还未来得及找住处放下行李,便匆忙赶到招聘现场。拉着行李箱走了一圈之后,他选中了一家比较心仪的公司进行面试,打算应聘房产置业顾问的职位。
“在家闲得实在是坐不住了。”小夏说,毕业季没太关注“校招”,导致自己错过了不少机会,毕业回家后闲得慌,所以干脆就趁这次招聘会出来求职。小夏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却没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因而他并不指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想找工作但不确定该找哪种工作的学生,并非少数。“目标不明确的求职往往成功率不高,招聘单位更倾向选择目标明确的求职者,很多同学屡战屡败就是这个原因。”现场一名就业指导老师说。
在采访中,不少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曾碰到不少好职位,但当时总觉得后面还会有更好的职位,一来二去就错失了就业良机。
毕业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小刘,便是其中一员。小刘曾成功求职过几份工作,但心气较高的她,一直想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对口、福利待遇好的工作,因而还没熬过实习期便选择离开,总是处于频繁换职位的状态。
“还有一类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并不突出,面试时相对缺乏自信。例如,有些同学性格较为内向,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少,在招聘官面前也不善于表现自己。”自治区人社厅人才服务办公室就业指导老师周长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