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京
到底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我先不直接回答,想说说什么样的授课不是用学术讲政治,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讲中央精神,用文件解读文件不是用学术讲政治。第二,讲重大现实问题,用事实解释事实不是用学术讲政治。我们讲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用学理去分析现实背后的原因。第三,无论讲理论问题还是讲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完整的学理框架,仅仅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那是贴学术标签,算不上用学术讲政治。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两个必然”是政治结论,马克思怎么讲?他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学术框架。从商品的二因素开始,分析劳动有二重性,指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再分析资本可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指出不变资本只转移价值,可变资本才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指出劳动力的使用才是劳动,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而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于劳动力价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至此,马克思就用学术讲清楚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跟着他又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分析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然后再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用学术逻辑揭示出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两极分化——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与劳动者的贫困积累,并指出这种趋势最终必将导致剥夺者被剥夺。
用学术讲政治,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二是找准学术接口,三是构建学理框架。
这些年,我常听到学员抱怨我们有些教员讲课缺乏针对性,说白了就是没有突出好问题导向。怎样评价一堂课讲得好不好?若让我说,就要看主讲教师能否为我释疑解惑。比如之前我不明白的道理,听课后明白了;之前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听课后却发现自己原来理解错了;之前不懂得分析的问题,听课后茅塞顿开、知道怎么分析了。
几年前我曾听一位专家讲生态环境问题,本来是慕名而去,结果却扫兴而归。那位专家一开始就演示了大量PPT图片,介绍当前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有多严重;接下来他讲造成环境问题的三个原因:一是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二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力,三是财政对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最后他的结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加强领导、加强监管、加大投入。不能说那位专家没有问题意识,可他两个多小时讲下来却未回答我的困惑。我当时的困惑是,中央高度重视环保可为何有的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治理环境,除了政府投入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方面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