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丰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出谁是贫困户。
“拿尺子量”,按程序走
沂源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继光说,摸清这些“贫困底数”对于精准扶贫至关重要,在具体的识别工作中,也并不容易:农户的收入核算是个问题,很难核算得十分精准。
虽然农产品都有大致的产量、价格,但具体到每一户,他的小麦、玉米,还有苹果、桃子等最终能卖多少钱,很难如“工资条”般精准。地方不同,季节不同,价格不同,实际收入差别很大,比如同是沂源苹果,各乡镇之间价格也不平衡,有的乡镇苹果明显比其他地方的苹果每斤能高出五毛钱。苹果树不同的生长期产量的估算上也有很大差别。
具体到每一户,细化到每一元,严格用扶贫标准线来卡、来量,更是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要直面的问题。
陈丙福是南鲁山镇北流水村村支书,在入户当面给农户算账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很难核算得十分精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一些东西在村民中大致都有个价值标准,一些农产品也有市场收购价格,我们入户调查仔细核算后,村民签字确认认可核算结果,才算完成这部分工作。”
核算后,收入低于当年定下的扶贫标准线的农户,进入贫困户的初选名单。此后,还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之后进行公示、公告,在此期间,有异议的可以提出。
虽然在村中工作生活多年,了解村民的生活规律,但入户时,村中家中无人的情况也时常碰到。陈丙福说:“早晨六七点钟,村民还没下地干活,这个时候可以去。赶上村民有事,出去早的,跑上四五次才找到人,晚上十点多还在村民家中调查的情况也有。”
严格遵守“三入户两票决、两公示一公告”的“八步走”程序,北流水村村民对收入核算等没有异议,原初选名单上的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录入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业务管理子系统”,享受扶贫政策。
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变故带来的返贫现象,导致的相对贫困还存在,需要动态调整贫困线,不断巩固扶贫成果。
鲁村镇于家石沟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2014年全村不到600人,138户被认定为贫困户,贫困人口258人。
村委会委员孙兆加说:“因为村里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按照扶贫标准线认定的贫困户之外,也有一些稍高于这个线的,经济条件并不比贫困户好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