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半年报”陆续出炉,杭州余杭区交出的答卷令人眼前一亮:上半年,余杭区实现生产总值734.5亿元,增长12.2%;完成财政总收入297.9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97亿元,增长35.5%;财政及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完成工业投资61.08亿元,增长51.8%,增幅列省内17强第一;新增上市企业7家,上市企业数列全省第一。
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汇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余杭经济实现“半年红”的关键动力。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始终围绕‘创新余杭’这一总目标,积极构建全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做“生产”公司的“公司”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日前开园,哈工大机器人、中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等90余个创新项目入驻,在此举办的“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吸引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这是余杭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布局创新平台取得的最新成果。
今年以来,余杭科创园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持续蓬勃发展,一系列与大院名校、著名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呼之欲出。5月,余杭和浙江大学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等落户余杭。7月,余杭和阿里巴巴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南湖创新小镇”等一系列平台项目建设展开蓝图。
高质量的科创园区始终是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科创园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物理空间,更是带动全区创新创业的市场主体,是“生产”公司的“公司”。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恒生科技园7月即举办了一场金融科技创业大赛,面向全国招募优秀创业者,园内成熟企业通过大赛对外开放技术、共享资源,带动有特色的创新企业共同发展。当前,余杭正积极引导科创园区从“满足需求型”向“综合赋能型”转变,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
专利研发成企业“标配”
企业是创新的市场主体。余杭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产业创新。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老牌制造企业双林机械新近研发出一种特大口径管材生产装备,该设备包含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而就在几年前,这家塑料管道生产商手中还没有一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