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 傅绍万
彭玉麟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和李鸿章又分别成为湘系和淮系的代表人物。辜鸿铭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他最崇拜佩服的人是彭玉麟,给他的评价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奇男子”。彭玉麟之“奇”,首先是位极人臣,却一生清贫,“创立水师,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其二是一生拼命辞官,他三辞皖抚、两辞漕督,后来又辞兵部侍郎、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在人生中留下了高风亮节,在史书上写下了一段佳话。
彭玉麟拼命辞官,因为他有底气、有资本。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统领。湘军的功劳大,他的功劳也大。太平天国起义,清廷动员了正规军、新训练的农民军,共同围剿,群雄逐鹿,为什么偏偏是湘军灭了太平天国?因为湘军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走出广西,一个时期内,攻城掠地并不顺利。攻下岳州之后,做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组建了水营,自此“譬之虎而附翼,乃飞而食人”,很快拿下武昌,攻下南京(江宁),并沿江西征,迅速攻克安庆、湖口等沿江重镇。清廷的有识之士看到,东南属水乡,要克敌制胜,必须造战船,占据长江水上优势。咸丰皇帝批准了这一主张,各地水师的组建却未成气候,还是后来让曾国藩做成了。几年间,经过数次水上大战,湘军水师逐渐占据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攻占南京、平定太平天国的战略也逐渐趋于成熟。他在给咸丰皇帝的《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中写道:通筹各路全局,须“择下手之要著,求立脚之根本。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他分析以往失利的原因,“非兵力之尚单,实形势之未得也”。之后,曾国藩就是按照这一战略,稳扎稳打,并最终取得成功。其中,彭玉麟作为水师统领,居功至伟。
分析彭玉麟拼命辞官的动机,辞皖抚显示出他善于审时度势,有自知之明。或者说,他能够准确地看破利害,不取眼前利益,而避开未来大害。咸丰四年,他因为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升为安徽巡抚。朝廷让他赶快上任,颖、寿各军悉归调遣。他一次次上疏辞官,他说,自己“久居战舰,草衣短笠,日与水勇、舵工驰逐于巨风恶浪之中。一旦身膺疆寄,进退百僚,问钱谷不知,问刑名不知,勉强负荷,贻误国家”。又说:“从军八年,专带水师,弃舟而陆,无一旅一将供其指挥,仓猝召募,必致偾事。”如果说,前一番话听起来还有点唱高调,而后一番话就是实情了。在当时,清朝的绿营已经腐败不堪,失去了战斗力,而能打仗的团练,和私人军队差不多,他人根本调不动。他一个水中蛟龙,上得岸来,单枪匹马,不是百无一用吗?而太平军作战飘忽不定,一方巡抚,必须与城池共存亡,当时的巡抚、总督,因失地而自尽或杀头的已经不在少数,彭玉麟的选择,可谓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