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网民言论若涉及多个关注点,抽样只取其主要关注话题)
舆情综述
55年,112万亩人工防护林,绿色产业收入占50%以上,林场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态建设成就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塞罕坝人用忠诚和执著凝结出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连日来,“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奇迹”等热词,不断被各大媒体反复提及,引起舆论强烈反响。
舆论指出,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坚守的信念;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座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职工前赴后继辛勤劳动。只要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艰苦创业、久久为功,小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大困难能够一步步克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也能尽早实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从8月4日至8月11日,共有与“塞罕坝精神”相关的网络新闻3845篇,报刊报道260篇,博客、论坛帖文550篇,微博评议200条,微信订阅号文章371篇,APP采集信息167条。
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范例
穿行于塞罕坝浩瀚无垠的绿海,陶醉于“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天堂”的美景,感受着这里从黄沙遮天到“华北的绿宝石”的巨变,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有一种信念愈发坚定,有一种责任催人奋进。
《人民日报》指出,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成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范例。
塞罕坝的沧桑巨变,见证了科学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无比可贵,也诠释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塞罕坝上,林海无言,却仿佛一部瑰丽壮阔的史诗,召唤着人们对塞罕坝精神的接续传承。
万顷碧波的林海、五彩斑斓的花草,构成了塞罕坝这个“美丽的高岭”;一代代塞罕坝人的苦干实干,铸就了塞罕坝精神这块“精神的高地”。这块高地,是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结,是忠诚使命的生动体现。
绿色发展是最大财富
《经济日报》评论称,绿色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塞罕坝林场以艰苦卓绝、玉汝于成的成功实践,传递出激昂高亢的绿色理念与浓郁鲜明的时代价值: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就是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