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俺家的地都流转出去啦,原来的荒地种上了水稻,公司还雇了俺帮忙干农活,赚了流转费、雇佣费,还能学到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呢。”东营区龙居镇大孙村村民孙爱元高兴地说。近年来,龙居镇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大孙村、赵家村等15个村庄联合发展了优质水稻种植9300亩,其中当地群众种植达到1000亩。规模化的水稻种植,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此之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民依靠土地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这种小型、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规模渐渐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希望致富的农民只能经营副业,或者外出寻求新的谋生渠道,一度出现土地抛荒的现象。“现在村子里大片地都荒着呢,可惜归可惜,但是一年打出来的那点粮食都不够吃喝的,再加上万一有个旱涝虫害啥的,收成都得不到保障,那谁还肯去种地啊。”孙爱元告诉笔者。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落后的土地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这种现象,龙居镇积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市场导向为主体,采取了促进和鼓励措施:掌握土地所有权的农民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承包商,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专业大户,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而且还盘活了土地,缓解了紧张的耕地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耕作效率。这样一来,农民不仅可以将荒芜的土地流转出去,收获一笔流转资金,同时还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得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积极寻求发展途径的年轻村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土地是农民的根,家里的地都荒着,父母年迈有心无力。现在好了,家里的荒地都流转出去种上优质水稻,这下我可以放心地去城里闯荡闯荡了!”赵家村村民赵志伟兴奋地说。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仍然选择耕作在田间的农民,大孙村采取了雇佣模式,承包土地的商户以每天150元的工资雇佣本村农民耕作稻田,并且制定对农民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计划,教会他们新的除虫技巧和耕种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也为农民日后的耕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样,对于日后想要自己耕种的农民来说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除此之外,通过科学有效的推广体系,大孙村还逐步形成以经济作物水稻为主的适度经营规模,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借助其宜人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龙居镇旅游办主任曲汉峰说:“将水稻田园风光、经济作物与旅游产业挂钩,既能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给村民带来多途径收入,还能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今后,我们将倡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规模化水稻种植产业中来,围绕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村民走向新型农业发展的道路。”龙居镇农业办主任李全福如是说。
(李杨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