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演出票在售、检、验等各个环节的防范工作,既要阻击“黄牛党”,又要确保观众个人信息安全
□ 汪昌莲
文化部近日出台了《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明确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同时表示,将探索演出门票实名制管理。此《通知》对于演出票务市场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演出票务市场非常复杂,在这个“通知”的基础上,如何去更好地执行,在细则上如何加强尤为重要(8月10日《新京报》)。
按照上述规定,公开销售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应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可以看出,实行演出门票实名制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黄牛党”,进一步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维护正常的演出秩序,使观众用合理的票价观看到“物有所值”的演出。然而,推行演出票实名制可谓困难重重,需要有关部门具有“智闯三关”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先不可对演出票实名制盲目乐观,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辅之以配套措施不断跟进与完善,避免演出票务改革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首先,要迈过技术关。专家指出,要实名制购买演出票,对现有的演出票出售系统,包括检票、验票的软件、硬件,均要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舍得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运用最精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秀的工作人员,解决技术层面的诸多问题。同时,在推进实名制过程中,应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开发更先进的票务管理方法,如建立观众指纹验证系统等。
其二,要迈过效率关。演出票实名制后,观众购票、进场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可能导致售票、检票更拥挤。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明星演唱会,形成的观众人流“洪峰”是对实名制可行性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有关部门应尽早建立预警机制,并采取多种措施化解拥堵现象。在售票环节,可实行窗口与网上销售并举,增设服务网点,注重预售服务;在检票环节,要保障人流通道畅通,实行快捷、无差错并重。
其三,要迈过管理关。实行实名制售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票务工作的公开公正,扼制“黄牛党”。然而,实名制不是“铜墙铁壁”,同样存在漏洞,同样给“黄牛党”留有活动空间。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票务管理上下苦功。一方面,应提高辨别水平,严厉杜绝虚假演出票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应加强演出票在售、检、验等各个环节的防范工作,既要阻击“黄牛党”,又要确保观众个人信息安全。当然,实行演出票实名制也需要广大观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演出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不要人为地给演出票实名制“添堵”。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和衷共济,演出票实名制才能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