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 张敏彦) “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光,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身边……”。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于内蒙古草原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正如歌舞剧中的歌声所唱,六十年来,扎根草原的乌兰牧骑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上演了一场场草原上的“欢乐颂”。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宣传海报。
今年,乌兰牧骑迎来六十华诞。6月29日晚,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乌兰牧骑排演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在锡林浩特歌舞剧院完成了第22场演出。打草、剪羊毛、架着勒勒车演出……一幕幕乌兰牧骑人演出、劳作的多个场景,带观众穿越时空,重回老一代乌兰牧骑成立之初的岁月。
年逾八十的伊兰是乌兰牧骑第一批队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记忆犹新:“过去牧区的路都是勒勒车走出来。”最初,这支乌兰牧骑只有9名演员,带着马头琴、四胡、三弦等简单乐器,他们深入牧区巡回演出,哪怕只有一个农牧民,也会照演不误。
在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团长孟玉珍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乌兰牧骑演员点着煤油灯、“火把灯”为农牧民演出,条件虽然艰苦,但看演出的人特别多。
60年来,乌兰牧骑深深根植于牧区,穿草原,走牧场,下乡演出5000余场,成为活跃在草原上的一张文艺名片。
如今,勒勒车变成了汽车,演员队伍发展壮大,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乌兰牧骑从草原走向了全国,还走出国门访问演出,但为农牧民服务的传统却从未改变。